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0-11-05 08:54浏览:
次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梗死是脑部3-20mm的小梗死灶,属于脑小血管病的一种,由脑部小血管病变导致。主要依靠MRI检查发现,老年人的患病率为8-28%不等。
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表现还包括腔隙(与腔梗不同)、脑白质病变、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
颅脑CT能诊断么?
腔隙性梗死
它主要通过MRI弥散加权诊断,CT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比较低,因此不能将CT所见的“低密度灶”统称为“多发性腔梗”。
它是否有症状?
其中只有15%左右的患者是有症状的,另外的大部分都没有症状,被称为“静息性腔梗”。
如果有症状,则表现为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性中风、感觉运动性中风、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等。
它为什么会发生?
主要是由脑小血管病变导致的,最常见的原因为“小动脉硬化”,其他还包括淀粉样血管病、炎性血管病、遗传性疾病等。
年龄和高血压是导致腔隙性脑梗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吸烟、高血脂等。
也就是说,即使一个老年人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任何危险因素,依然可能会出现“腔隙性脑梗死”。我们可以理解为“机器用的久了、自然就老化了”。
它有什么危害?
1、如果腔隙性脑梗死所在的部位比较重要,会出现前面所说的症状。
2、即使少量的小梗死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也会在疾病长期进展过程中慢慢导致不同程度的认知、情感、行为障碍。老年人的记忆力差、反应迟钝、乃至痴呆等表现,都与脑小血管病有关系。
3、一旦出现腔隙性梗死,那么以后出现中风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加。可以把腔梗(及其他脑小血管病)理解为“脑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之一,往后发展可能就会出现较大血管的病变,导致中风。
怎么治疗及预防呢?
心脑血管病是目前全球第一大死因,这类疾病涵盖了两个科室:心脏科和神经科(包括心内、心外、神内、神外)。这两个科室在很多情况下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当然了,也有一些不同。
1、如果有症状,那肯定要赶紧去神经内科就诊了。
2、即使没症状,也要重视之。应加强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药物治疗,还应低盐低脂饮食、戒烟、减肥、运动等生活方式调节,另外也有必要吃上抗血小板的药物阿司匹林。这些治疗可以有效延缓脑小血管病的进展。
3、由于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持,不推荐对患者常规进行益智类、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剂、B族维生素等治疗。
总结
因此可见,一旦发现自己有了腔隙性脑梗死,第一不要惊慌,第二要重视。
“不要惊慌”是因为这个毛病基本上比较小、属于疾病的早期、也较少引起啥急性的重大症状。
“要重视”是因为这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信号:我的小血管不行啦,要赶紧好好保护!!生命是有限的,即使现代医学再发达,也无法逆转生命的衰老,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延缓进展、提高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