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心脏康复能为心力衰竭治疗带来哪些改变?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06-25 20:47浏览: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我国成人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共约400万患者,有临床症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面对死亡率高、预后差的心力衰竭,心脏康复能在现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带来哪些改变呢?又是怎样通过运动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为心衰患者带来希望的曙光呢?
 
药物治疗
 
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疗以药物为主,主要包括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地高辛五大类。根据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选择应用的药物不同,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需常规联用利尿剂、ACEI/ARB/ARNI和β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的作用已被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
 
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作为一种新药,在大规模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改善心衰患者预后的优势,并得到美国、欧洲等国家指南推荐,目前临床逐渐推广使用。在药物治疗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心脏康复治疗心力衰竭并改善预后的显著作用得到广泛认可,并在指南中得到I类推荐。
 
药物
 
运动康复
 
运动耐力下降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传统观念强调卧床休息,但最新研究发现,静息状态下,心室功能降低与运动耐量下降无明确的相关性。这样一来,运动起来,成为心衰患者治疗的新观念。
 
1.运动康复到底多有效?
 
从近期效果看,运动康复能够增加运动耐量、降低交感神经和神经激素活性、改善内皮功能、提高骨骼肌肌力和耐力、降低循环中炎性因子,从机体多个方面改善心衰患者运动耐力下降的症状。
 
从远期效果看,运动康复能够提高心衰患者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意义显著。一项著名的关于运动训练对心力衰竭影响的对照试验(HF-ACTION研究),入选了2331名左室射血分数<35%的患者,平均观察3.1年,结果显示:心血管原因死亡率和心衰原因住院率下降15%,全因死亡率及再住院率下降11%[1]。
 
HR=0.85,95%CI=0.74-0.99,P=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R=0.89,95%CI=0.81-0.99,P=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仅如此,在HF-ACTION研究中运动训练对六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离、心肺运动试验时间和峰值摄氧量提高也显示出积极作用,进而提高心衰患者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使心衰患者尽可能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其它多项临床研究均得到一致的结果。
 
目前关于运动训练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研究较多,而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方面,几项小样本研究提示,运动训练能够提高舒张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但对心脏舒张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尚需进一步大规模研究。
 
根据多项临床研究中运动训练展现出的显著优势,2013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把心脏运动康复列为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IA类推荐,其中慢性心力衰竭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定义为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
 
2014年9月,中国康复医学会也发表了《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心脏运动康复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反复住院次数,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2.哪些患者适合进行运动训练?
 
虽然运动训练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和预后,但并不是所有心衰患者均适合进行运动训练。那么,哪些患者适合进行运动训练呢?
 
运动训练适应症
 
对于适合运动训练的患者,在运动训练前需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价心肺功能,进而根据美国AHA危险分层标准进行危险分层。
 
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和心肺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实验结果,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每部分又包括运动的方式、强度、时间和频率。在合理的监管或监护下,根据运动方案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
 
3.运动训练安全吗?
 
运动训练的安全性一直以来是焦点问题。2007年美国AHA发布,进行60000~80000h的运动训练,发生运动康复严重不良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猝死)者仅1例[2]。但临床工作中,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必须严格把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目前认为,对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Ⅰ~Ⅲ级的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应考虑接受运动康复。临床医师需要根据适应症和禁忌症,对患者进行选择,保证运动训练安全、有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