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轻型性卒中到底能不能静脉溶栓

作者:来源:血管与腔内血管发布时间:2019-06-17 18:09浏览:

 轻度卒中是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不使用静脉注射阿替普酶的最常见原因,患者在4.5h的基于指南的合格治疗窗口内出院。然而前瞻性数据显示,30%的此类患者在卒中后90d出现功能障碍。残疾发展的原因可能包括未充分发现的缺陷,卒中进展或内科合并症等,包括复发性卒中。由于前两个原因,血管再灌注可以避免残疾。近年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的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的临床应用增加,可能是基于对这种严重的卒中后残疾的关注。
 
尽管阿替普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是不同严重程度卒中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尚不清楚。大部分阿替普酶的临床试验(包括NINDS第1和2部分;ECASS1、2和3;AtlantisA和B部分;和EPITHET)都把轻度缺损的患者排除在试验以外。由于缺乏明确的证据,美国临床指南提出低NIHSS评分和非致残性缺陷患者采取静脉使用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尚不清楚。国外的一项研究对NIHSS≤5分患者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PRISMS是3b期、双盲、双安慰剂、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计划纳入948例患者。纳入的患者为NIHSS评分≤5分判定无明显残疾者,并且能够在发病3h内开始治疗。纳入的患者随机静脉给予标准剂量阿替普酶(0.9mg/kg)+口服安慰剂(阿替普酶组,156例)或静脉给予安慰剂+口服阿司匹林325mg(对照组,157例)。主要终点为预后良好的差异,定义为90dmRS评分0~1。随机时按照治疗前的NIHSS评分、年龄和发病时间分层。因为提前终止了试验,试验设计修改为验乞主要终点的差异。
 
共纳入了313例患者,平均年龄62岁,其中46%为女性,平均NIHSS为2分(IQR,1-3),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为2.7h,共281例(89.8%)完成了试验。在90d时,阿替普酶组和对照组达到良好预后的比例分别为122例(78.2%)和128例(81.5%)(调整后的风险差异,-1.1%;95%CI,9.4%to7.3%)。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分别为3.2%和0%(风险差异,3.3%;95%CI,0.8%-7.4%)。
 
最终作者认为对于轻型非致残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与阿司匹林相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不能增加90d预后良好的比例。由于提前终止了试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性的结果,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此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