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013年全球造成650万人死亡和1.13亿残疾。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研究了环境空气污染的短期增加与缺血性卒中死亡率和发病率(以及卒中的主要亚型)之间的关联,但结果不一致。与证据确凿的缺血性卒卒中险因素相比,例如吸烟,饮食不良和缺乏身体活动,空气污染是一种潜在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与个体行为的变化无关。因此,改善空气质量对减少缺血性卒中负担具有相当大的公共卫生意义。
先前关于环境空气污染对缺血性卒中的急性影响的研究主要在高收入国家进行,尽管这些国家的空气污染水平要高得多,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信息有限。对短期接触空气污染与卒中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的系统评价也表明,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国家缺乏科学证据。此外,PM2.5的颗粒物质对缺血性卒中的潜在影响研究较少,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尽管PM2.5被广泛认为是空气中主要的污染物。考虑到不同地理区域的空气污染水平、天气模式、人口易感性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巨大差异,需要针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科学数据。研究者旨在检测空气污染和中国因缺血性卒中引起的每天住院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人员从全国数据库中鉴别出2014至2016年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数据。该数据库覆盖了高达2亿8000万接受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UEBMI)的参保者。研究者使用两阶段法检测了空气污染和每天因缺血性卒中住院率之间的相关性。泊松时间序列回归模型首次用于评估空气污染在每座城市中的影响。然后进行了随机效应Meta分析来组合评估值。Meta回归模型用于探讨潜在的效应影响因素。在中国172个城市中鉴别出超过200万缺血性卒中住院者。单污染模型中,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浓度每增加10μg/m3和一氧化碳(CO)浓度每增加1mg/m3,分别与每天缺血性卒中住院增加0.34%(95%CI,0.20~0.48)、1.37%(1.05~1.70)、1.82%(1.45~2.19)、0.01%(-0.14~0.16)和3.24%(2.05~4.43)相关。SO2和NO2的相关性在双污染模型中仍然显着,但是PM2.5和CO的相关性并非如此。在具有较低空气污染水平和较高气温的城市中,以及老年亚组中,该效应估计值更高。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是个人暴露于环境空气污染的数据不可用。
作为中国首个系统检测环境空气污染短期暴露和缺血性卒中之间相关性的全国性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水平短暂增加可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这对降低中国缺血性卒中负担具有显着的公共卫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