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血管堵塞,使相应的心肌坏死所致的。
20世纪70年代以前,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30%。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等技术的发展,通过支架撑开闭塞的冠状动脉,能够迅速使濒临坏死的心肌得到充分而有效的血液供应,使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率降至5%以下。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20世纪重要医学科技创新之一。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禁让许多患者产生怀疑:
该不该做心脏介入?该不该装支架?
甚至有不少媒体在宣扬“冠心病治疗只用吃药,不用装支架”等观点。这更是让患者无所适从...
作为心内科医生,
可以很负责任的说:
“介入是急性心梗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中广为流传的一句经典语录。
这句话十分形象地告诉我们,尽快恢复梗死心肌区域的血流,就可以挽救更多的心肌,从而降低死亡率。
目前使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溶栓治疗
另一种是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有许多限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仅有1/3适宜接受溶栓治疗;接受溶栓治疗者,血管通畅率只有50%一70%。溶栓治疗后由于残余狭窄的存在,大约1/3的患者会再发心肌缺血。
动画演示,效果不能作为实际情况参考
急诊介入治疗:是将一个微小的网状合金管装在带有压缩球囊的导管上,导管进入病变血管时,将球囊扩张撑开支架,使其紧贴血管壁。接着回缩球囊,撤回导管,支架就被永久地置于该处。血管就得以撑开,血流保持畅通,从而使濒临坏死的心肌得到救治。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和病死率低的优势,但急诊介入治疗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经验,仪器设备,以及医生团队协作的要求很高。还要求尽量能在患者就诊后60—90分钟内,开始进行介入治疗等。
须要强调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与时间有很大关系,去医院看病的时间越早,可供医生选择治疗的方法越多,治疗效果越好!时间一迟,再好的方法都用不上了。
冠心病放了支架就没事了么?
要按医嘱用药
不少冠心病患者有一个错误的想法,以为放了支架就没事了,不按照医嘱吃药,结果引起支架处的闭塞或血管其他地方的病变发展。
要改变生活方式
术后依然吸烟喝酒,不重视血压控制,不控制饮食,不运动的患者依然有。
前不久,在门诊碰见一位40岁的男性患者,装了支架后既不坚持吃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抗血小板药物,也不控制血糖,还继续大量抽烟,结果放入支架才半年,他就再次因为心肌梗死而住院。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证据提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介入治疗植入支架能撑开血管的狭窄处,使血管恢复血流,显著降低死亡率。然而,支架仅仅是解除狭窄,而非针对冠心病本身。所以我们支架后也要注意用药和生活方式,来积极康复!
管家提醒: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做介入和吃药治疗并不是矛盾对立的,也不是说做完支架就完事儿了,还要与术后生活等结合起来,标本兼治,积极康复,才能保证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