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心脏康复的日常生活指导 简直太全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01-30 20:28浏览:

 心脏病患者在疾病得到治疗后,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积极的心脏康复可以帮助病人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手术或其他心脏病中得到更好的恢复!
01在日常生活中
1、急剧的变化和压力将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因此,所有的行为动作要在宽松的状态下量力而行。
2、吃饭、饮酒、运动、洗澡等行为动作都会增加心脏负担。“饱餐后的运动”、“饮酒后的洗澡”、等双重增加心脏负担的行为,更容易引起心脏病的发作,因此,尽量注意在行为动作完成后休息30分钟以上,再进行另外一个行为动作。
3、在服药前后其药物效果不十分明显,容易引起心脏病的发作,要特别注意在这一点。因此服药前后1~2小时要尽量保持安静。
02注意身体状况
1、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每天养成测量血压、脉搏、体重的习惯。
2、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血液流通不畅,会使体内尿液的产生出现困难,因此尿量和排尿次数会减少,体重会增加。
03起床时
1、研究报道指出,心肌梗死,在自律神经丛副交感神经主导向交感神经主导转换时期(早晨时间段)容易发作。因此,慌张匆忙的起床,更容易引起心肌梗死发作的危险。
2、起床后身体处于脱水状态,血管会更容易出现栓塞。
3、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起床后轻松、宽裕的时间里做事,开始新的一天。
04良好的睡眠
1、睡眠不足,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和脉搏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2、要保证每天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在同一时间睡觉、同一时间起床,积极进行身体运动等。
3、减少睡觉前电视和电脑灯光的刺激。使自己身体进入放松状态。
05上厕所时
1、用力憋气排便,将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脏病的发作。在排便中不要憋气用力,用力的时候要进行呼吸。
2、使用坐便器比蹲便更容易减轻心脏负担。
3、憋尿(大便)将加重心脏负担。
06洗澡时
1、洗澡的时候,水温过高及水位超过胸口,都可以加重心脏负担。正确的做法是,用温水先泡一下下肢等身体远心部位,使身体适应水温后,再将全身心脏一下的部位泡入澡盆,可以减轻心脏负担。
2、最好的要在吃饭前进行泡澡,泡澡前后还要注意补充水分。
3、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尽量在家里有人的时候洗澡。
07出门时
1、出门旅游的时候,尽量时间计划得宽裕一些,不要着急。如果感到疲劳,要及时休息,或者取消活动计划。
2、手提重物会增加心脏负担,不要勉强自己手提重物。
3、不要忘记携带心脏病的治疗药。
08驾驶汽车时
1、驾驶汽车时对身体产生的负荷压力,会远远大于自身的主观感觉。
2、保持轻松驾驶,不要着急,尽量避免路况复杂的道路、高速路以及夜间驾驶。
3、驾驶汽车时突发心脏病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如果感觉身体有任何的不适,应立即停车观察,必要时要拨打120急救电话!
09注意防暑防寒
1、冷暖的室温差会对心脏产生巨大的负担。遇到日光强烈的时候注意戴帽子和伞。
2、出门前注意查看天气预报,尽量避免在过热或者过冷的日子出门。
3、在室外进行园艺、农活等活动时,夏天尽量选择傍晚相对凉快的时间进行。
10性生活?
1、一次性活动的运动量一般仅相当于3层楼的运动量,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性生活。
2、和新的性伴侣进行性行为,会过度兴奋,加重心脏负担,易引起意外发生。
3、不同的性行为体位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脏负担。例如,男性上位的时候相当于俯卧撑动作,会加重心脏负担。
4、改善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一定要谨遵医嘱!与硝酸类药物一起服用可能会引起血压急剧下降。
11服用药物时
1、处方药物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所给出的,患者应该了解处方药的治疗目的,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2、服药时要用白开水服药,用茶、饮料、牛奶、等服药可能会改变药效。
3、药物的增加或者减少要得到主治医生的同意!多种药物一起服用,可能会有相互作用。
12心脏病发作时
1、心脏病经常会突然发作,所以患者平时要注意随身携带医疗保健卡、病例本和平时服用的药物。
2、胸痛发作的时候,首先要采取应急处理。如出现呕吐、脉搏紊乱、意识不清等症状,应立即呼叫120急救车!
13突然发作怎么办?
1、如患者神志清醒,则让患者半躺在椅子上,头、肩膀和膝盖都靠在椅子的扶手上。
2、安抚患者,使患者放松。让现场其他人打电话叫救护车,呼叫者必须说清楚患者心脏病发作时的症状。
3、解开患者脖子、胸部、和腰上紧束的衣服,然后检查患者的脉搏和呼吸。
4、如果患者昏迷了,使其处于有利于呼吸的状态,并不断的坚持检查他的脉搏和呼吸。
5、如果患者呼吸停止,急救人员必须实施嘴对嘴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心跳停止,急救人员必须实施胸部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