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一文读懂如何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01-30 20:23浏览: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由于血脂异常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往往通过体检或发生了心脑血管事件后才得以发现,因而及早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并给予早期干预,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死亡率,其治疗意义与血糖控制相当。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特点
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和腹型肥胖等代谢综合因素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以混合型血脂紊乱多见,其特征性的血脂谱包括:
空腹和餐后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即使在空腹血糖和TG水平控制正常后往往还存在餐后高TG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
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或轻度升高,且LDL-C发生质变,小而致密的LDL-C水平升高;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的载脂蛋白(apo)B-100和apoB-48水平升高,apo-CⅢ水平升高,apo-CⅡ/apo-CⅢ以及apo-CⅢ/apo-E的比值升高。
糖尿病患者血脂监控
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同时均应检测其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根据基线水平以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
患者情况
血脂正常且无心血管风险因素
每年一次
血脂正常有多重心血管风险因素a
每3个月一次
血脂异常
①生活方式干预
②药物干预
③血脂达标后
干预6~8周后检测
干预4周后检测
每半年一次
注:a多重心血管风险因素包括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肥胖和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度评估
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开始使用调脂药及干预的强度取决于其血脂的水平、所具有的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同时具有的危险因素的数目,因此全面评估心血管综合危险度是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前提。
高危人群:
1.无心血管疾病(CVD),但年龄>40岁并有1个以上CVD危险因素者(高血压、吸烟、肥胖、微量白蛋白尿、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女性绝经期后等。
2.无CVD,年龄<40岁,但LDL-C≥2.6mmol/L(100mg/dL)或合并多个危险因素。
极高危人群:
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或狭窄、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病变患者,无论其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属于极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LDL-C治疗策略和目标
注:若经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后仍未达到上述治疗目标,建议将LDL-C比基线降低30%~40%,或合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其他调脂药。
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规范使用调脂药;
2.维持长期治疗,以获得更大受益;
3.加强血脂异常患者健康教育与管理;
4.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安全,尤其是对于高龄、低体重、多系统疾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围手术期等特殊人群患者;
5.及时监测患者用降脂药后的不良反应,必要时需降低剂量、停药或换药;
6.为提高降脂目标成功率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可考虑联合用药,以他汀类为基础,和贝特类或依折麦布等降脂药物联用。
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不仅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基础,更是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根本手段。应教育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并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包括控制总热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控制胆固醇的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纤维等食物。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减肥、戒烟、控制酒精、限制食盐、坚持有氧运动、注重心理健康、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