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哌唑嗪降血压 莫忽视它的首剂综合征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2-03 19:57浏览:

 首剂综合征在临床上又被称为首剂效应或首剂现象,特指一些病人在初次服用某种药物过程中,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没有快速适应而诱发了不耐受的强烈反应。目前临床上发现容易引起首剂综合征的药物主要有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等。小编整理了哌唑嗪首剂综合征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病例故事:服用哌唑嗪不当诱发昏迷
 
最近一段时间,隔壁的张大爷老是感觉头晕,眼花,由于儿子上班忙,就自己去了社区医院。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说张大爷的血压比较高,建议住院观察。张大爷一听要住院就不乐意了,认为自己血压高是最近睡眠不好引起的,吃点降压药休息休息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住院。张大爷自己到药店买了降压药哌唑嗪,回到家就服了1片(1mg)。
 
张大爷吃了药后,楼下李大爷来找张大爷下象棋,两老人就在张大爷家里摆上棋盘厮杀起来。大约1小时左右,张大爷突然倒在地上,呼之不应,吓得李大爷赶紧拨打120,将张大爷送往医院急救。后来听张大爷儿子说,张大爷是服用哌唑嗪过量,诱发了哌唑嗪首剂综合征。张大爷在医院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后,身体逐步康复起来,张大爷逢人就说,哎呀,以后吃药要问清楚医生,千万自己乱吃药,险些要了命。
 
哌唑嗪为什么会出现首剂综合征?
 
哌唑嗪属于选择性突触后α1受体阻滞剂,能够同时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发挥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的治疗。由于哌唑嗪对内脏交感神经活性选择性的阻断,促使全身静脉扩张,在较强烈的容量血管扩张情况下,病人的回心血量显著降低,导致心脏排血量骤减,病人出现首剂综合征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在病人服用哌唑嗪30~90分钟之后出现,病人的临床症状为头痛、眩晕、心悸、出汗、倦怠、无力、恶心、视力模糊及腹泻等,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心动过速的表现。少数病人的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意识丧失及突然虚脱等表现。
 
如何有效预防哌唑嗪首剂综合征?
 
临床实践发现,低钠饮食的病人更容易发生这种现象。专家指出,在病人的饮食中适当增加钠含量,可以有效预防这种综合征的发生。就哌唑嗪这类药物而言,首剂综合征的发生率与病人服用药物的剂量有密切关系,病人初次服用哌唑嗪剂量越大,首剂综合征发生率就会越高。
 
通常情况下,哌唑嗪临床常用剂量为3~20mg/天。为了有效避免和降低此类综合征的发生,哌唑嗪的初始剂量应该保持在较低水平,建议给予病人0.5~1mg,临睡前服用,并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个体化用药。在病人服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交感功能抑制剂的情况下,加用哌唑嗪需要尤为谨慎,需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
 
专家推荐:哌唑嗪的初始剂量维持应该至少两周,之后可尝试逐渐增加其剂量,才能有效降低哌唑嗪首剂综合征的发生。另外,强调睡前服用哌唑嗪,原因在于病人睡眠的状态下可以避免强烈体位改变,也能够减少“首剂综合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