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跛行即行走后疼痛,休息后症状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症状。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周围血管科专家提醒,一旦老年人出现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就要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防止出现溃疡、坏疽,导致截肢的危险。
近日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周围血管科救治了一例严重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通过手术与保守治疗相结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下肢的溃疡、坏疽,导致截肢的危险。专家指出:年龄是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要危险因素,随年龄增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逐步升高,因此,预防动脉硬化闭塞症要从年轻开始,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等。
病例介绍
今年67岁的刘女士患有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每天药不离身,让她的生活充满了药味;可是更困扰的是最近半年双下肢的发凉、麻木、疼痛的症状,这一现象在行走一定的距离后加重,休息几分钟可以缓解,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上述症状又会出现,开始时这样的症状还能忍耐,刘女士便没有到医院就诊。10天前刘女士突然出现左下肢疼痛剧烈,皮温低,皮色苍白,活动受限,赶紧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考虑是下肢动脉血管闭塞造成的,建议转到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就诊。
在周围血管科门诊,王静华主任经仔细的问诊后发现,刘女士患有多年的糖尿病,腿发凉、麻木、疼痛的症状考虑是糖尿病引发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左下肢疼痛突然加剧考虑是下肢动脉急性缺血造成的。但考虑患者合并疾病多,机体代偿能力差,传统手术具有高风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全系中药口服活血镇痛,解除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肢体末端缺血,缓解病情;并结合离子导入,通过电解中药汤剂的方法,将药物离子吸收直至病灶区,缓解局部缺血;同时配合血管灌注,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消除血管内膜炎性病变,促进侧枝循环建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专家提醒:预防动脉硬化闭塞症要从年轻开始。
近年来,血管病发病率大幅上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高达12%-20%,动脉硬化从年轻时便开始了,甚至部分人群10岁、20岁动脉壁就开始硬化,30岁血管内膜就开始增厚,40岁以后越来越厚,病情再发展就会出现血管破裂,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
年龄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逐步升高。一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调查结果显示,40-50岁的男性每年新增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为0.3%,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15%-20%。因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从年轻时就要开始,主要在于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塞症的发生率,并预防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