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我国,每7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因脑卒中而死亡,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已成为中国人健康的“第一杀手”!随着冬季的到来,脑卒中发病率也会随气温降低而升高。那么,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呢?
01明确早期症状
山西省心血管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提醒,大多数脑卒中在发作之前都有一些预警信号,这时候应立即去医院确认,及早治疗。
脑血管崩溃前的10个信号
1.剧烈头痛或疼痛加重,可能还伴有恶心、耳鸣;
2.眩晕难受,甚至摔倒在地;
3.一侧麻木,尤其是肢体无力,情况更危急;
4.眼前蒙黑,突然一过性的眼前蒙黑,或一只眼睛视物不清,甚至有重影;
5.舌根发硬,说不清话或吞咽困难;
6.喝水、进食等过程中,经常莫名的出现呛咳;
7.哈欠连天,是大脑缺氧的征兆;
8.握力下降,如东西明显拿住时却掉在地上;
9.常流鼻血,如果高血压患者经常流鼻血,半年内很有可能出现脑溢血;
10.白天嗜睡,非常疲惫、睡不够。
如果出现3个以上症状,并伴有高血压等疾病就要小心了。
02补充三大营养素
叶酸
我国高血压患者有一个明显特征:叶酸水平整体偏低,而致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同型半胱氨酸与以中风和冠心病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有密切关系。因此,科学的补充叶酸可以达到保护血管,预防脑卒中的功效。
《美国医学会杂志》曾报道过:一天一两片叶酸(0.8毫克),能使中风风险下降21%。而北京大学一项后续研究结果显示:血小板低的高血压患者才是叶酸受益最明显的人群,补充叶酸后其风险下降程度可以达到73%。
高血压患者在注重降压药的同时,平时科学补充叶酸,可辅助降低卒中风险。如适当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绿叶菜,动物的肝、肾等。
虾青素
血管疾病常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偏高有关。坏胆固醇会聚集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稳定性斑块,使血管变窄,血流受阻,甚至闭塞,进而诱发冠心病、脑缺血、主动脉瘤、缺血性坏死等疾病。
甘油三酯是坏胆固醇的帮凶,加快血管病变。当体积较大的坏胆固醇无法侵入间隙较小的血管时,甘油三酯能将它变得“小而密集”,使其顺利侵入血管,形成大斑块。
而天然虾青素能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并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来帮助改善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虾青素还可以显著提高血管的抵抗力,恢复血管内外渗透压失去的平衡;其强大的抗氧化性对大脑和神经中枢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富含虾青素的食物有紫菜、海带等藻类;沙丁鱼、金枪鱼等深海洋鱼类;北极贝、海蚌等贝类。
精氨酸
一氧化氮直接对血管健康起作用,可帮助保持血管弹性,防止血管破裂。但人在30岁以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的水平就在下降;五六十岁后,会下降得非常厉害,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是引发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摄入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在体内产生一氧化氮并发挥其生理功能,从而扩张动脉血管,使得血压降低,改善血流,达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目的。
人每天需要的精氨酸在10~20克,饮食中可以多摄取花生、杏仁、核桃等坚果;也可以选择蚕豆、黄豆等豆类分早中晚三次食用,多咀嚼以更好吸收精氨酸。
03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
避免主动及被动吸烟。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及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进血小板聚集,降低HDL-C等。
膳食
控制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及盐的摄入量,每日半公斤蔬菜和水果。
运动
每天至少30分钟中强度运动,如:快走。控制体重定期评估BMI,鼓励减重。BMI≥28即是肥胖。国内前瞻性研究表明,肥胖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0。
心理因素
保持乐观、放松,调整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
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山西省心血管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提示,轻型卒中是脑卒中发生前的重要预警信号,但因为手臂没力、口嘴歪斜、说话不清等这些预警症状都是一过性,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且程度很轻,容易被普通民众,甚至有的医护人员所被忽略。所以,做好脑卒中的早期预防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