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年-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总胆固醇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及死亡危险。
临床调脂达标,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起始宜应用中等强度他汀,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他汀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继而加速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代谢。因此他汀类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目前他汀在临床中应用相当广泛,他汀的不良反应也需逐渐重视。绝大多数人对他汀的耐受性良好,其不良反应多见于接受大剂量他汀治疗者,常见表现如下:
1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发生率约0.5%~3.0%,呈剂量依赖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升高达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及合并总胆红素升高患者,应减量或停药。对于转氨酶升高在正常值上限3倍以内者,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部分患者经此处理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类药物应用禁忌证。
2.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不良反应: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患者有肌肉不适和(或)无力,且连续检测肌酸激酶呈进行性升高时,应减少他汀类剂量或停药。
3.长期服用他汀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发生率约10%~12%,属他汀类效应。他汀类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远大于新增糖尿病危险,无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还是糖尿病患者,有他汀类治疗适应证者都应坚持服用此类药物。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危险因素的筛查分层有利于分级预防的开展,根据不同的危险分层,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目前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正在开展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免费筛查,并根据危险分层制定治疗方案,欢迎大家前来咨询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