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报告单不像血脂、血糖等有直观的箭头,因此被检查者常常一头雾水,甚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担心。今天我们就选一些常见容易引起异议的检查结果进行解释。
窦性心率——窦性是正常的,非“窦性”需警惕
很多人看到“窦性”,认为是病名,这完全是曲解。人们正常的心脏搏动来源于心脏右心房上一个叫“窦房结”的特殊小结节,从这里启动的正常心跳都称作是“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不齐——正常生理现象,无病理意义
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健康儿童和年轻人。大多数健康人检出窦性心律不齐属于生理现象,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用治疗,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窦性心动过速——排除诱因,积极对症处理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正常的窦性心律同时伴有心跳次数快于每分钟100次。体检时首先看看是不是过于紧张导致的。可以尝试让自己休息保持安静,如果几分钟后恢复如常,可以继续观察。如果出现持续性的心动过速,伴有明显的不舒服症状,建议尽早、就近就医。
窦性心动过缓——如无明显症状,多数没问题
我们常把心率低于60次/分称作为窦性心动过缓。但对于运动员或长时间有规律运动习惯的人心率常低于60次/分,有的甚至低于50次/分。如果没有临床症状不用理会,一般问题不大。在伴有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时,考虑做一下动态心电图,进一步检查以确诊有无隐藏的心血管疾病。
早搏——老年人多发,戒烟酒很重要
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原先规则的心脏跳动之外忽然呈现提早的心跳。健康人也有相当比例出现早搏,但更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随着年龄增长,早搏比例逐步添加,约90%的老年人可呈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饮酒、饮咖啡和茶,运动、情绪激动、甚至便秘等,都会增加早搏发生的比例。特别是有冠心病家族史和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早搏后,应当进一步检测和试验以确诊病情。
ST-T段改变——并不绝对等同于“心脏病”
ST-T段改变是诊断心绞痛、心肌缺血的重要指标。但是,心电图ST-T段改变并不等于“患有冠心病”。很多因素能够引起ST-T段改变,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钾过低,药物洋地黄影响,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神经系统疾病等。此外,情绪紧张、恐惧、空腹和女性经期所致的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也可引起功能性ST-T的改变。因此,需要鉴别。
传导阻滞——不一定都需要治疗
传导阻滞是指心电从窦房结出来后,在传导进程中遇到了阻碍。这一结果也需要充分考虑是否有其他明确的症状,因为传导阻滞也可能是生理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白天安静体检时发现有传导阻滞,活动后仍得不到改善甚至加重,这就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