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由心肌构成的中空球形器官。心脏有两个心房、两个心室,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接,接受由肺静脉流来的血液。右心房与腔静脉相连接,接受由身体各部分流回静脉的血液。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接,它可将血液射入体循环。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接,它能将血液射入肺循环。
随着年龄增大,心脏会发生老化,形态上的改变使心脏的颜色呈深褐色,心肌细胞内出现脂褐质。但是一般健康的中老年人心脏的重量是比较恒定的,也就是说,心脏大小的改变并不明显,有的人可能稍微缩小一点。然而,由于外周血管的弹性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这样就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从而加大了心脏射血的负担。心脏的血液输出量也就逐渐减少。60岁的人心输出量与20岁的人相比,减少30^~40^,而且每搏量也是减少的。在运动一定时间后,心脏活动恢复平静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由于心脏中三磷腺苷的活性降低,心肌收缩速度和强度也降低。
心肌细胞的生理功能随年龄老化而出现改变,这将影响心脏的射血量和收缩的过程。心肌的变化主要是硬度增强,这对于因老化而降低收缩能力的心肌产生张力的速度和力量有一定的代偿作用,使其虽然收缩能力下降,但仍然能够维持功能水平,保障心脏的射血能力。但是由于心肌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对于心脏快速射血的能力有影响。这些特点说明,人老了其心脏的储备力和适应性都会降低,也可以说是心脏的应激能力减退了。
心血管系统随年龄增长会出现硬化,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都可以发生硬化。但是,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率高,如果再并发病理性变化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腔就会变窄或闭塞,因而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发生冠心病。
如果这些变化影响到心脏兴奋传导系统,便可以发生心律失常。其他血管硬化的后果是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壁增厚,血管外周阻力因此便会增加。外周阻力增加了,血液循环系统灌注给各种器官的血量就会相应地减少。特别是肾脏、肝脏、脑和肌肉中的血液灌注量,到了中老年以后就会不同程度的减少,因而对各个脏器的功能会有所影响。
中老年人的主动脉逐渐硬化,弹性就降低了。因此,在心脏射血时,由于主动脉血管的弹性能力有所降低,所以收缩压趋于升高。无疑这就加重了心脏负担。
大家知道,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害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特性,设法去延缓这个系统的衰老进程。既然高血压与血管壁的弹性降低有关,那么就应该少摄入一些含脂肪多和糖类多的食物。
如果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也可能有效地延缓动脉硬化进程。少吃食盐,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另外,剧烈的运动、情绪激动、大量吸烟、饮酒、强噪声环境等因素,都会使人的大脑皮质处于异常兴奋状态,同时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这样一来,心跳会加快,心排血量会增加,同时小动脉强烈收缩,外周阻力因而增加,结果血压就会增高。这就是说,平时要注意那些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来保持血液循环系统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