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了地20个“全国高血压日”。
今天主要讲一讲老年高血压测量和血压判读的的一些情况。
关于正确测量血压的注意点,已经有许多文章介绍,包括选用合格的血压计,测血压前的休息,测血压中的坐姿等等,不再一一赘述。这里讲一些老年人特别要注意的。
特别要注意双侧血压甚至四肢血压
在2011年公布的血压测量的指南中,规定了首次测压要测双上肢血压,取相对高的一侧,这一点,老年人外周动脉硬化后,这一点更为重要。我们要求每一个老年人:
了解自己双侧上肢血压差异,避免以不正确的一侧血压作为调整药物的依据
双侧血压差异超过20mmHg,说明一侧血管有问题,可能存在外周动脉病,需要专科诊断
了解四肢血压的情况最好,请参照前文相关内容下肢的“心绞痛”-----间歇性跛行
特别注意立卧位血压测定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非常多见,有的甚至引起头昏,晕厥
老年人需要常规进行立卧位血压的测定
立卧位血压差异超过30mmHg,为体位性低血压,需积极查找原因,如帕金森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药物因素等。并指导患者避免快速站起,以规避风险。
注意假性高血压
因为严重的动脉硬化,血管壁需要袖带更高的压力才能阻断血流,本身血压并不高,这就是“假性高血压”,识别的意义在于避免盲目增加高血压药物,而产生实际的低血压,以下情况需考虑假性高血压
血压降到“正常”后,反倒引起不适,甚至供血不足的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依然如此,高于“正常”,反倒没有症状
血压高,但和靶器官受损不成比例,比如眼底,蛋白尿,心室壁肥厚等都比较轻
当然,动脉硬化到何种程度才足以导致假性高血压目前尚无定论
脉压差大是老年高血压的特征
还是因为动脉硬化的问题,老年人出现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比年轻人多。
也是因为管壁硬化,血流的脉搏波传导快,产生的回波快速叠加在收缩期,导致收缩压更高,就像钱塘江大潮中的“回头潮”。
因为没有单纯降收缩压而不降舒张压的药物,所以降压是个难题,必须监测舒张压不降到过低
同时要排除老年性的“主动脉瓣返流”导致的脉压差过大。
必须考虑心率,心律对血压测定的影响
老年人心动过缓,频发早搏,甚至房颤的比例明显增高,这些心律失常,会严重干扰血压测定的准确性,这类情况需要采取:
放气速度减慢,要慢于普通人
建议测量2次取平均值
建议人工测,电子血压计的误差就比较大了
自测中舒张压比收缩压的准确性低
舒张压受测量方法,心律影响的影响更大,尤其老年人本身脉压差比较大,所以老年人自行测血压时,尤其在用电子血压计时往往发现舒张压较低,这时,诊室人工测血压的可靠性就高一点。同时也结合临床,如果没有头昏等低血压表现,问题不是很大,不用过分担心。
老年人高血压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如何安全有效的降压,建议心内科或高血压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