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介入手术是这样“堵”上心脏“小洞”的!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9-06 10:32浏览:

 针对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术,因其疗效好、不开刀、无疤痕、恢复快的优点,是近年来经常用到的治疗方法。
 
那么,心脏上多出来的洞是如何通过封堵术被堵上的呢?下面以房间隔缺损的封堵手术为例,小哈带您来具体了解一下介入操作的过程。
 
一、什么是封堵器
 
我们先来看一下封堵器是什么样子的:
 
封堵器为双盘状外形结构,由具有自膨胀性的双盘及连接双盘的“腰部”三部分组成,双盘又像相对的两面伞片,“腰部”为短圆柱状。双盘及“腰部”均系镍钛合金编制的密集网状结构,双盘内充高分子聚合物。
 
其中,“腰部”的直径决定可封堵的房/室间隔缺损的缺口的大小,根据“腰部”的直径分为4~16mm等各种型号,双盘较“腰部”的直径大2~3mm。医生会针对缺损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
 
二、送入与定位
 
封堵器是怎样准确定位到缺口部位的呢?
 
首先是入路的选择。外周血管与心脏是相通的,房间隔缺损的封堵手术一般选择大腿根部的静脉血管——股静脉为穿刺点;
 
装载器携带封堵器自鞘管进入股静脉,沿着钢丝行走,经过下腔静脉-右心房-间隔缺损部位-左心房这一路径,到达房间隔缺损部位。
 
三、封堵器的释放
 
在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确保封堵器的位置恰当,精确定位后,以先后顺序分别打开左房面及右房面伞,这样就完成了封堵器的完美释放。
 
此时封堵器便被植入心脏并固定于房间隔缺损处,阻断血液的左向右分流,使得心脏恢复了正常血液循环流向。
 
室间隔缺损的封堵过程,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只是走的路径略有差别,主要是经股动脉-主动脉-左心室-室间隔孔-右心室-肺动脉/腔静脉这一轨道来完成。
 
最后,撤出导丝、鞘管,加压包扎穿刺点,局部患侧肢体制动。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3-5天就可以安全出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