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急救要点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9-06 09:54浏览:

 心源性猝死(SCD)是指突然发生的因心脏原因的死亡。中国人群的SCD总发病率为41.8/10万人。SCD如何预防?如何急救?
 
一、心源性猝死的病因
 
1.男性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前三位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80%)、冠状动脉痉挛(10%)、瓣膜性心脏病(5%);女性的病因前三位与男性相同,但所占比例分别为45%、19%和13%。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年轻人心源性猝死中,川崎病和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常见的病因。
 
3.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另一重要病因。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和年轻人猝死的原因之一。
 
4.可引起猝死的心律失常包括长QT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等。
 
5.其他心源性猝死病因包括心房粘液瘤、风湿性心脏病和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等。
 
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
 
SCD的预防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从药物向器械治疗的转变,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1.对于SCD的一级预防,首先应当重视基础疾病的防治。
 
2.对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如降脂治疗、戒烟、控制糖尿病及降压,对于预防SCD最为重要。
 
3.对于冠心病患者行必要的血运重建术;对先心病、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应尽早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4.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快速性心律失常者行射频消融术。
 
5.去除各种诱因,如纠正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高血钾和低血钾;保持情绪稳定和生活规律,减轻工作压力。
 
6.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
 
7.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ICD是预防SCD的最有效和唯一可靠的手段。ICD能够迅速有效地转复室速、室颤,有效防止SCD。
 
三、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措施
 
(一)心肺复苏(CPR)
 
针对的是心跳、呼吸骤停。
 
1.CPR步骤
 
(1)识别判断:确保安全,快速识别心脏骤停
 
(2)呼叫、求救:表明身份,寻求现场人员帮助,拨打急救电话
 
(3)心肺复苏体位:救护员位置、复苏体位、复原体位
 
(4)即使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反复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
 
5组30:2后检查呼吸脉搏,时间不超过10秒
 
若未恢复,继续重复心肺复苏(CPR),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
 
(5)快速除颤: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一旦到达,立即除颤
 
 
2.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六要素
 
快速压:100-120次/分
 
用力压:5-6cm
 
少中断:中断时间不能超过10秒,按压时段>60%
 
要回弹:放松时使患者的胸廓充分复原
 
避免过度通气:胸部抬起即为有效
 
团队配合
 
(二)快速除颤
 
1分钟内接受电击除颤,患者存活机会达到90%。
 
 
2006年前后,我国公共场所开始配置AED。目前在北京、上海两地有记录的AED接近2000台;大连、杭州、南京、深圳等其他大城市也有少量配置。以我国的人口基数,现有的AED远远不能满足急救需求。而配置了AED的公共场所,其使用率极低;可能的原因,一是不会救,二是不敢救。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AED的配置和培训,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和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