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血压水平越高,心衰风险越大。控制高血压对心衰的防治非常重要。
一、慢性心衰和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获益
2011年发表于AmHeartJ的一项研究纳入13399名受试者,结果表明,收缩压和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之间呈复杂线性关系。2015年Lancet杂志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613815名患者,结果显示,降压治疗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而且能够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在每个心衰阶段,血压都是降得越低越好吗?201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纳入1230例慢性心衰C阶段患者,按照血压水平分为四组,随访4年,观察患者死亡率;结果显示,住院期间合适的血压水平(128~145mmHg)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远期随访不同血压水平的死亡率未出现差异性,可能是较高的血压水平显示了相对较好的心功能。
二、慢性心衰合并高血压的降压目标
对于现有或曾经有心衰症状和体征的高血压患者,多数指南建议降压靶目标为<130/80mmHg。
一项研究显示,更低的血压控制水平会增加患者因心衰再入院、各种原因急诊再入院及死亡的发生率。2016年发表于Lancet杂志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强化降压(收缩压<120mmHg)并未降低心衰事件发生率。而新近发表的SPRINT研究发现,强化降压与标准降压相比可有效降低心衰事件发生率。这三项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提示:不同心功能状态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可能不同,慢性心衰合并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慢性心衰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推荐
降压治疗和心衰治疗中包括共同的药物,这些药物成为慢性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用药的基础。
心衰和高血压治疗药物比较
心衰的四个阶段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
降压目标水平为<130/80mmHg;
药物选择和应用:对伴临床心衰或LVEF降低患者,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螺内酯、依普利酮)及β受体阻滞剂等可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此类患者降压方案的主要药物;
高血压伴心衰常需合并使用2~3种降压药物。在应用利尿剂使患者处于“干重”状态后,β受体阻滞剂加ACEI/ARB可发挥协同作用,称之为优化组合;
RAAS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应从小剂量起始,缓慢加量直至达到抗心衰所需的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最终应用剂量往往会显著高于高血压治疗中的剂量。
2014中国心衰指南推荐:
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至少一种或多种联合(I,A);
血压仍高,加用噻嗪类利尿剂(I,C);
血压仍高,加用氨氯地平(I,A)或非洛地平(IIa,B);
避免使用CCB(仅对于HFrEF)、α受体阻滞剂(III,A)。
2017ACCF/AHA/HFSA心衰指南推荐:
A阶段有高血压病的患者最佳降压目标是<130/80mmHg(I,B-R);
C阶段合并高血压,无论是HFrEF还是HFpEF,收缩压均应降到<130mmHg。
2017ACC/AHA成人高血压指南推荐:
对于风险增加的心衰伴高血压成人患者,推荐的适宜目标为<130/80mmHg。
2013ESH/ESC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
对于HFpEF,没有证据表明哪一类降压药物的使用是临床获益的;然而,无论是HFrEF还是HFpEF,均应将收缩压降到140mmHg左右;还应考虑缓解症状,如有液体潴留可使用利尿剂,心率过快使用β受体阻滞剂(IIA,C)。
所有LVH患者都应该接受降压治疗(I,B);ACEI、ARB和CCB可对LVH产生逆转作用(IIa,B)。
2016ESC指南关于症状性HFrEF的高血压管理推荐:
第一步:推荐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MRA分别作为一、二、三线治疗药物,对HFpEF也安全(I,A);
第二步: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MRA联合使用后,高血压仍存在,推荐噻嗪类利尿剂,如果已经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则改为袢利尿剂(I,C);
第三步:ACEI/ARB+β受体阻滞剂+MRA+利尿剂,血压仍较高,推荐使用氨氯地平或肼苯哒嗪(I,A)或非洛地平(IIa,B);因安全性问题,α肾上腺受体阻断剂不推荐用于HFrEF患者的降压治疗;因负性肌力作用和加重心衰,地尔硫?和维拉帕米不推荐用于HFrEF患者的降压治疗(II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