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高血压病也需心理治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8-06 20:58浏览: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有关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但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等因素可以导致高血压病的病理过程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根据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痛苦、愤怒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而升高舒张压,恐惧则通过增加心输出量而使收缩压升高。人的个性也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不稳定型个性的人长期紧张、压抑、忧虑,人际关系紧张,因此易患高血压病。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所以已被划入心身疾病范畴。
 
  心身疾病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但它与其它心理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等又有所不同,神经官能症不伴有明确的躯体器官损害,而心身疾病则有明确的躯体器官病变。因此心身疾病又被称为“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某位医生治高血压,发给病人一粒非常漂亮的胶囊,说这个降压药美国进口非常好,你吃了下个礼拜再来检查,其实里面装的是淀粉,什么治疗作用也没有。但下礼拜一看,很多病人血压恢复正常,睡觉也好了。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从侧面也说明心理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性。但目前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临床医生大多还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的方法,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服药后,有些人血压居高不下,另一些人血压则出现明显波动。
 
  现代心身医学专家认为,心理治疗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轻度血压升高的高血压病人无需服用降血压药物,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心理治疗就可起到降血压目的。治疗措施主要针对造成紧张、压抑的心理因素,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改正不良性格,提高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注意改善人际关系,建立起适当的、规律性的工作、生活、休息习惯,保持足够的睡眠。对于中度以上的高血压病病人,除了采用以上的心理治疗措施外,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