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心房颤动,什么时候需要“抗凝”治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4-10 19:14浏览: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2%。根据2004年所发表的数据,我国30岁至85岁居民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
 
  目前,我国房颤的患者保守估计在800万以上,即使是房颤的中风高危人群(CHADS2≥2分),口服抗凝也不足10%,在涉及“是否需要口服抗凝”的治疗问题上病人和家属都很纠结,虽然医生总是“苦口婆心”,但“讨价还价”的场面总是会经常出现。
 
  那么,到底在什么情况下,一定需要口服抗凝治疗呢?
 
  一、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1.根据“CHADS2评分系统”评估
 
  目前“CHADS2≥2分系统”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工具,随着CHADS2评分的增高,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逐渐增高。
 
  ①CHADS2≥2分,提示具有中-高度中风风险的患者,若无禁忌证,应进行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
 
  ②CHADS2=1分,优先考虑抗凝治疗,也可应用阿司匹林(每次100mg~300mg,每日一次)治疗。
 
  ③CHADS2=0分,一般不需要抗栓治疗。
 
  2.根据“CHA2DS2-VASC评分系统”评估
 
  在部分房颤低危的中风患者,如果接受抗凝治疗,仍能获益。这部分患者约占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40%。为能识别出真正的低危患者,有条件时可使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进一步评估。
 
  ①CHA2DS2-VASC评分≥2分,建议抗凝治疗;
 
  ②CHA2DS2-VASC评分=1分,根据获益与风险衡量,可采用口服抗凝药、或阿司匹林、或不用抗栓药物,优选抗凝治疗。
 
  ③CHA2DS2-VASC评分=0分,不用抗栓药物。
 
  注:年龄<65岁的孤立性房颤者,女性性别不作为危险因素。
 
  二、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心脏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定义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瓣或生物瓣置换术后、或二尖瓣修复”合并的房颤。瓣膜心脏病性房颤为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均具有明确的抗凝治疗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