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如何识别和治疗双心疾病患者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4-10 18:14浏览:

 自古以来,心脏就不仅仅是一个器官,它与我们的心理、精神状态密不可分。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属也”,认为是心气的充沛和心血的充盈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
 
  心理—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围困在前苏联列宁格勒市达三年之久的人,高血压患病率从战前4%上升到64%。城中的人整天应付疲劳轰炸,等待亲人的死亡通知,等待入伍通知,没有食物,停电停水。人们长期处于焦虑与抑郁情绪中,高血压发病率大幅度增高。
 
  高血压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出现心、脑、肾并发症,加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缺乏,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这种焦虑、恐惧情绪可促使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活动明显增加,使心输出量及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这种由社会心理因素作为重要原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问题在门诊患者中发生率约为15%-30%,因心脏急症住院的患者,共病的发生率可达60%-75%,在心理异常的患者中,初发和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明显升高,与已经明确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当。
 
  在抑郁和焦虑障碍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两倍,心肌梗死后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35%-45%,其中重度抑郁15%-20%;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抑郁发生率41%,重症抑郁占15%;充血性心衰患者中抑郁发生率35%,重症抑郁14%;CABG患者术前抑郁发生率43%,冠心病患者中,惊恐障碍的共病发生率6.5%-53%,住院CAD、AMI中,69%合并各种焦虑症状,CCU住院患者50%合并焦虑情绪;高血压病和心律失常合并的焦虑和抑郁障碍也高达30%-50%;卒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6倍,死亡率增加2倍以上。
 
  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社会心理因素主要五种:
 
  1.抑郁症
 
  2.焦虑症
 
  3.性格因素及人格特征
 
  4.社会孤立
 
  5.慢性生活压力,特别是与工作有关的压力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
 
  主要原因
 
  1.预防环节滞后
 
  2.病理生理学机制:焦虑、抑郁与原发性高血压可能机制;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张力平衡失调;下丘脑功能失调;加压素分泌增加;长期的抑郁情绪;焦虑-愤怒-心血管事件的潜在机制
 
  焦虑、抑郁与原发性高血压可能机制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张力平衡失调
 
  焦虑、抑郁对大脑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以致功能障碍,下丘脑血管缩,交感神经中枢兴奋,通过网状结构向下传递,可引起总体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心排出量增加,血压升高。
 
  下丘脑功能失调
 
  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加,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加,水钠储溜,血压升高。
 
  加压素分泌增加
 
  通过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导致水钠储留,血压升高。
 
  长期的抑郁情绪
 
  使血管紧张性增加,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同时交感神经长期兴奋使肾小球动脉持续收缩,形成高血压。
 
  焦虑——愤怒——心血管事件的潜在机制
 
  愤怒导致循环中的儿茶酚胺升高,增加了心肌耗氧量,导致冠脉挛,并增加血小板的聚集性。
 
  愤怒还可引发短暂性缺血、易损斑块破裂,增加血栓形成的潜在可能性。上述变化可能会引发心脏或大脑缺血或恶性心律失常。
 
  识别
 
  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和焦虑/抑郁障碍相关症状具有一些共同的症状,导致诊断难度大大增加。比如两者都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和呼吸困难的症状。一般我们会用常用的量表鉴别,下面是PHQ-2问卷的示例。
 
  治疗
 
  生理-心理-社会问诊模式=双心医学模式
 
  健康教育
 
  医患沟通
 
  了解患者的症状和治疗过程、对疾病的认识、有无负性生活事件、患者的担心和困惑,心脏症状外的其他躯体表现
 
  说明白明确的信息如:患者的症状是什么,不是什么,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因,换个治疗思路,争取患者配合;选择乐观表达方式:根据患者的担心解释病情,不说最坏预期
 
  加强治疗指导,给予患者鼓励
 
  定期随访,提高治疗依从性
 
  调动家庭支持系统,提高家属的信心、耐心和技巧
 
  心理治疗
 
  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等
 
  行为治疗
 
  运动疗法:运动处方,有效降低焦虑抑郁
 
  放松训练:腹式呼吸,肌肉放松训练、冥想、生物反馈治疗
 
  药物治疗
 
  有临床证据,证明安全有效的药物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肽普兰;复合制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目前心内科使用的安全性不确定的药物有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HT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中药
 
  辅助治疗——抗焦虑药物,罗拉(从半片日二次开始)、奥沙西泮、咪达唑仑、安定、艾司唑仑、氯硝安定(从1/4片开始)
 
  药物注意事项:
 
  治疗目标要确切,如针对明显焦虑症状或抑郁症状;全面考虑患者的症状谱特点(如是否伴有失眠)、年龄、躯体疾病状况、有无合并症、药物的耐受性等,尽量做到个体化用药;剂量逐步递增,采用最低有效量。与患者有效的沟通治疗的方法、药物的性质、作用、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对策,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新型抗抑郁药物一般治疗在2周左右开始起效,如足量治疗6-8周无效,应重新评估病情(咨询精神科),考虑换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治疗持续时间一般在3个月以上,具体疗程目前缺乏研究证据,需根据具体病情决定后续康复措施和药物治疗角色。
 
  下列情况需将患者转诊至精神科就诊:
 
  筛查量表评分提示为重度焦虑、抑郁的患者
 
  明确除外心脏病,经过心理认知治疗,不接受精神障碍诊断和治疗的患者
 
  需要出具疾病学诊断证明者
 
  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者
 
  严重的自杀企图或既往有自杀未遂病史者
 
  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