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高血压控制不住?病因原来是它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4-10 17:09浏览:

患者青年男性,反复头痛10年余,再发并加重3天。既往有高血压病、慢性肾炎、慢性肾脏病5期病史,现规律血透治疗。1月前因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于外院行淋巴结活检诊断考虑为“淋巴结结核”,给予“异烟肼3片/d,乙胺丁醇3片/d,吡嗪酰胺3片/d,利福喷丁0.6gq3d”抗结核治疗。此次因头痛再发并加重入院,无口角歪斜,无肢体偏瘫,无喷射样呕吐,血压最高达230/140mmHg,入院心肺腹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查肌酐1388μmol/L,钾4.58mmol/L。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EF60%,左房增大,左室壁增厚,轻度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少量心包积液,余心内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泌尿系及肾上腺彩超:双肾符合慢性肾实质损害声像,双侧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占位。头颅CT平扫:脑实质CT平扫未见明确异常。胸部CT平扫:左颈部、双侧肺门及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伴钙化,考虑淋巴结结核可能性大。
 
患者入院考虑诊断为:
 
1.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III级
 
2.慢性肾炎慢性肾脏病5期
 
3.淋巴结结核
 
患者存在严重肾功能异常,平素规律维持血液透析,此次血压异常升高不排除与血液透析欠充分有关,入院后给予安排血液透析,根据透析间期体重变化加强脱水超滤,并持续泵入“硝酸甘油”控制血压,加大口服降压药物后停止硝酸甘油泵入,但血压仍波动于186-213/93-139mmHg,过程中监测血压最高达260/140mmHg,降压药物调整至“美托洛尔47.5mgbid、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bid、圣通平(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q6h、缬沙坦80mgbid、贝那普利10q12h、特拉唑嗪4mgq8h”,经上述积极处理血压控制仍不理想。
 
此次的突发恶性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恶性高血压(malignanthypertension,MHPT)是以重度高血压(舒张压≥130mmHg)合并头痛、视物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或)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肾脏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等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均可导致MHPT,肾实质疾病是MHPT的最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肾血管性疾病(肾动脉狭窄)、内分泌性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或嗜铬细胞瘤)以及药物均可引起恶性高血压。
 
患者有慢性肾脏病,首先考虑是肾实质病变引起的水钠潴留,但经强化透析后血压仍未见好转,可见存在另外的原因。追问病史,患者平素血压高时未见有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肾区未闻及杂音,查血钾不低,双侧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占位,结合此前透析效果尚可,此次的恶性高血压支持肾血管性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证据尚不足。
 
详细追问病史,之前患者透析过程未出现过类似的血压难控制,此次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逐渐出现血压升高,考虑近期患者血压升高与抗结核药物有关,给予尝试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5天后,多次测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最高160mmHg,最后建议患者前往广州专科医院寻求抗结核方案。
 
我们知道,一线抗结核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反应、肝毒性、皮疹、过敏反应等,甚少导致血压升高。故查询相关文献报道,也发现了类似病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抗结核药(如利福平)可减少钙通道拮抗剂的体内的血浆浓度,从而减弱了其抗高血压作用。但目前关于抗结核药物是否引起高血压及其相关机制仍没有一致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