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一名高血压患者,可要当心了,因为高血压是引发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之一。据统计,有高血压者比没有高血压者更容易发生中风,前者发生中风的机会比后者多4至7倍,这是为什么呢?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高血压是如何引发中风的?
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使血管的张力增高,也就是将血管“绷紧”。时间长了,血管壁就会变性,同时动脉内膜受到损伤,还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在上述病变的基础上,血压忽高忽低,会更进一步损害脑动脉,很容易造成脑动脉破裂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堵塞脑动脉,结果造成脑卒中(中风)。
所以,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日常的治疗和保养,才能控制血压,预防中风的发生。关于高血压用药方面,不少患者觉得血压高低自己最清楚了,降压药吃不吃?什么时候吃?吃多少?自己就能定!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咱看看这几个让你远离健康的误区吧。
误区一:坚持不吃药
有些人觉得血压高并没有带来身体上的不适,一直“扛着”不愿意吃药。其实,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由于高血压患者在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下,身体已经逐渐适应了,即使血压很高,也无明显症状。但是长期居高不下的血压对心、脑、肾等器官的危害却是持续存在的,在发现上述器官功能受损害后才开始治疗高血压已为时过晚。
误区二:间断服药,血压降下来就停药
还有些患者间断性地吃降压药,血压高了吃一点,低了就停掉,以为这样既能降血压,又能减少服药带来的副作用,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高血压像“弹簧”,服药暂时把它压下去,保持正常,一旦放弃治疗,“弹簧”马上会跳起来,甚至会窜得更高,血压频繁波动,其危害绝不亚于甚至还超过持续的高血压,更容易引发脑中风。
误区三:随意增减药量
要提醒大家的是,高血压患者降压不能求快,不能看见血压没有降下来,或者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就赶紧增加降压药的剂量。如果血压突然降得太低,容易使脑血流灌注不足,诱发脑卒中。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需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行为,选择以及调整降压药用量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高血压患者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最好选择长效降压药,每天仅需服用一次,即可达到24小时平稳持久控制血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