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6-29 08:56浏览:
次
一种具有正常内皮细胞的组织结构和生物特性的毛细血管、静脉和动脉或淋巴管的异常扩张和沟通。其血管内皮细胞无异常增殖,周围有正常网状结缔组织包绕,内可见平滑肌组织。绝大多数(89.3%)出生后即发现,继后随年龄增长而缓慢生长,从不消退。
1.肿瘤性病变中只有血管瘤为真性肿瘤,其它均属脉管畸形。老分类中的草莓样血管瘤大多属此类。
2.从组织病理学角度增加了微静脉畸形,微静脉的管径应比毛细管静脉还要细(50~200um)。临床上的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 PWS)应属微静脉畸形而不是属于毛细血管型。静脉畸形应为老分类中的海绵型血管瘤。
3.淋巴管畸形的微囊型似包括了老分类中的毛细管型和海绵型淋巴管瘤;而大囊型则相当于老分类中的囊肿型或囊性水瘤。
4.混合型中的静脉-淋巴管畸形应指老分类中及临床常见的所谓海绵型淋巴血管瘤。而微静脉-淋巴管畸形则系指老分类中的毛细管型淋巴血管瘤或血管淋巴管瘤。
血管畸形食疗方(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洋参炙羊骨:带肉羊腿骨1千克,西洋参10克,三七3克。调料适量。羊骨洗净、敲开备用;西洋参及三七洗净。锅内放水,烧沸后,放入羊骨焯5分钟,倒掉热水。锅内放入羊骨、西洋参、三七,加水适量(以刚淹过羊肉等为度),武火烧沸,文火炖60分钟,再武火浓缩,加调味品即成。吃羊腿肉,佐餐食用。
杜仲鱼头煲:河鱼鱼头1个(约重500克),杜仲30克,黄芪10克,葛根10克,调味品适量。鱼头整净,切块,加油、盐、姜、葱淹制5分钟。瓦煲加水,入鱼头、杜仲、黄芪、葛根,武火煮沸,文火慢炖,连煲一起上桌。佐餐食用。
云耳金针菜:黑木耳,黄花菜各适量,炒菜食用。
木耳烧豆腐:黑木耳、豆腐适量,炒菜食用。
血管畸形吃什么对身体好?
1、 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2、 多喝水,补充水分有利于腺体分泌腺液,及时补充水分既可增加循环血量,又可降低代谢产物,减轻毒物对肝脏的损害,起到 “内洗涤”的作用;
3、 保证营养素的供应。优质蛋白、糖、维生素B族和维C等,是保护细胞必需的营养素,如果缺乏这些精微物质,会引起细胞的损害,老年人应经常吃富含蛋白质的瘦肉、鱼类、蛋类、乳类、豆制品等;糖类可从米、面等主食中摄取;维生素类主要来自新鲜蔬菜和水果。
血管畸形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 忌食辛辣、生冷食物;
2、 戒烟酒;
3、 少吃高脂肪饮食;
4、 少食油炸、熏烤食物。
反复间歇性出血可伴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
1.内镜检查 内镜的发展和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内镜成为结肠血管畸形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阳性率可达90%。在内镜下结肠血管畸形主要表现为小点状、斑片状、树枝样或火花样扩展红色病变,红色病灶内有时可见扩张迂曲的血管纹理,直径大小为0.2~1cm,界限清楚,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图1~3)。齐滕裕等将胃肠道血管畸形分为3型:Ⅰ型,平坦树枝状、雾状血管瘤样、线状及火花样扩展的毛细血管扩张;Ⅱ型,平坦或稍隆起,1~10mm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形态大都为圆形或星形,似有鲜血附着;Ⅲ型,边缘缓缓隆起性病变如黏膜下肿瘤,隆起的顶点呈凹陷状,中央为鲜红色。在结肠血管畸形并发出血的患者中,内镜下可见有的病变区黏膜有轻度糜烂、黏膜下出血斑、血凝块覆盖甚至有活动出血等表现;但结肠血管畸形并发出血,首次行结肠镜检查时由于肠道内有血、急诊下肠道准备困难、病灶出血后扩张迂曲的血管收缩等,给内镜诊断带来困难,特别是有大出血时根本无法实施内镜检查。大出血时在术中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用内镜指导手术止血是有价值的。
2.选择性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诊断方法,对出血定位和病因诊断有特殊价值。方法是,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插管,作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造影剂一般为30%~40%泛影葡胺或等浓度非离子型造影剂,速度为4~8ml/s,摄片顺序为延迟2s后1/s×5、1/2s×5,显示各分支动脉并证实动脉末梢有无血管畸形影像特征。
3.核素扫描 该检查在显示肠道血管畸形上无意义,只是当肠道血管畸形病变发生出血时核素扫描检查对判断出血及部位有参考价值,它只有在出血量>0.5ml/min时,才能显示出来。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是两种不同的血管性疾病,它们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均不相同,因此在诊断血管瘤时应注意与血管畸形相鉴别。
一般情况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①发病时间:血管瘤多在出生后1周至1个月出现,血管畸形多在出生时既已出现;
②生长速度:血管瘤多有快速增长(增长期)和缓慢消退(消退期)过程。血管畸形可能有发展,但发展速度缓慢;
③颜色:浅表的血管瘤呈鲜红色,增生期颜色逐渐加深,开始消退时由鲜红色转变为暗紫色,最后呈花斑状,消退完成后有的患儿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瘢痕、萎缩、脱色素、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赘。深部血管瘤表面的皮肤隆起,正常颜色或透出蓝色。血管畸形依其含有的毛细血管淋巴管、静脉或动脉的差异而有不同的颜色;
④病变区温度:血管瘤正常或略高,血管畸形明显增高或正常;
⑤质地:血管瘤如橡皮样,不能通过压力将其中的血液排空,体位试验阴性,消退的血管瘤为残留的纤维脂肪组织,质地变软;而血管畸形质软、易压缩、手指压迫能快速排空其中的血液,体位试验阳性;
⑥影像学检查:主要为彩色B超和MRI。彩超:可以区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并进一步区分各种类型的血管畸形。彩色B超能显示病变的层次、大小、血供等,对治疗有很大帮助;MRI:既能表现病变的范围,又能表现出血液流变学的特征,是区别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检查的金标准;三维CT:因其可明确地显示病变内血管的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⑦雌激素的测定:血管瘤患者血清雌二醇的水平明显高于血管畸形及健康同龄儿童;
⑧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尿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增生期血管瘤患儿尿bFGF浓度显著高于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患儿和对照患儿。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瘤增生期的VEGF 浓度显著高于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阴性对照。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增生期血管瘤PCNA表达阳性率及肥大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及各类血管畸形。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增生早期,较多血管瘤内皮细胞表达Glut1,增生中期,绝大部分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散在分布的内皮细胞表达Glut1,增生晚期,Glut1表达迅速减弱;消退期血管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不表达Glut1。所有海绵状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毛细血管畸形、正常皮肤软组织中的小动静脉和微血管均不表达Glut1[10]。
⑨基因芯片将来也可以作为新增工具。有报道称婴幼儿血管瘤与染色体5q31-33有关。
1.肿瘤性病变中只有血管瘤为真性肿瘤,其它均属脉管畸形。老分类中的草莓样血管瘤大多属此类。
2.从组织病理学角度增加了微静脉畸形,微静脉的管径应比毛细管静脉还要细(50~200um)。临床上的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 PWS)应属微静脉畸形而不是属于毛细血管型。静脉畸形应为老分类中的海绵型血管瘤。
3.淋巴管畸形的微囊型似包括了老分类中的毛细管型和海绵型淋巴管瘤;而大囊型则相当于老分类中的囊肿型或囊性水瘤。
4.混合型中的静脉-淋巴管畸形应指老分类中及临床常见的所谓海绵型淋巴血管瘤。而微静脉-淋巴管畸形则系指老分类中的毛细管型淋巴血管瘤或血管淋巴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