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心肌梗死后心包炎(心肌梗塞后心包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6-29 08:53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累及心包而产生局限的偶尔广泛的纤维性心包炎症。Dressler综合征是机体对坏死心肌组织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

  (二)发病机制

  1.心肌梗死后心包炎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累及心包膜而产生的局限的偶尔广泛的纤维性心包炎。

  2.Dressler综合征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机体对坏死心肌组织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因Dressler综合征患者血中可测到抗心肌抗体;抑或是心肌梗死处血液渗入心包腔引起心外膜迟发免疫反应;也可能由于心肌梗死创伤激活心脏内静止或潜在的病毒。 Dressler综合征的心包膜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纤维蛋白沉着。与梗死早期心包炎不同,早期心包炎,心包膜炎症改变仅覆盖在梗死灶局部范围,Dressler综合征病理改变呈弥漫性。

【症状】

  心肌梗死后心包炎可呈现两种形式。一种为急性心肌梗死,尤其穿壁性梗死常伴随的急性心包炎症,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包炎(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icarditis)。于梗死后的2h至5天,一般在10天内出现。临床主要表现为具有心包炎症的心前区痛和心包摩擦音。心包摩擦音以前报道为20%,但若能反复多次的心脏听诊,其发生率可达2/3以上。心包积液量常很少;但在溶栓或抗凝治疗时,心包积液可以大量或为血性,甚至可发生心脏压塞,需穿刺放液。其病变是梗死坏死区心外膜下炎症反应,并波及邻近心包,为局限性纤维素性心包炎。此病具有自限性,一般用止痛药或非甾体抗炎药即可控制症状。

  另一种形式的心包受累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7~10天后,称为Dressler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主要是胸痛伴发热和不适感。发热一般可达38~39℃,偶可达40℃,持续1~2周或3~6周。胸痛为压榨样或重压感,病人可能极度痛苦以致怀疑急性心肌梗死再发,但也可能较轻,病人只感胸部钝痛或仅有轻度不适感。胸痛可持续数天,轻者可能只持续数小时,长者可达数周。疼痛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颈部两侧、下颌部、肩部、臂部、背部或上腹部。深呼吸可加重胸痛。病人常取坐位,上半身前倾以减轻胸痛。体检的主要发现为心包膜摩擦音,又时伴有胸膜摩擦音,心包摩擦音可持续2周以上。心包积液的液量不多以致不易被发现,因之有些病例可能被误诊或漏诊。利用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小量的心包积液。心包腔内积液量较大时,心界可向两侧扩大。心包内液体为浆液性,或为血性浆液,偶可为血性。

  1.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 多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具有心包炎症的心前区痛和心包摩擦音,心包积液量常很少。此病具有自限性,一般用止痛药或非甾体抗炎药即可控制症状。

  2.Dressler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偶见1年后发病,可反复发作。急性起病,常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心前区疼痛和胸痛。疼痛的性质与程度有时易误诊再梗死后心绞痛。心包积液少至中等量,大量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少见。抗心肌抗体阳性,无再梗死心电图改变,CPK-MB无明显升高可与再梗死作鉴别。

【饮食保健】

  恢复期心肌梗死

  心肌梗发病4周后,随着病情稳定、其活动量的增加,一般每天热量可保持在1000千卡-1200千卡左右。足量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有利于病损部位的修复,乳类蛋白、瘦肉、类、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特别是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性质疏利通导,宜经常摄食。每天的饮食中还要含有一定量的粗纤维,以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费力。此外,恢复期后,应防止复发,其膳食原则还应包括维持理想体重,避免饱餐。戒烟、酒,如伴有高血压和慢性心力衰竭者应限钠。

  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禁忌

  心肌梗死患者,应忌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饮料。暴饮暴食会加重心肌耗氧,加重或诱发心肌梗死。特别是高脂饮食后,还易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凝血,而诱发心肌梗死。此外,还应注意少食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豆类、土豆、葱、蒜及过甜食物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浓茶、白酒、辣椒、可可粉、咖啡等。

【护理】

日常生活注意:   (1)应对心肌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心肌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危害及目前的诊疗手段,另外还包括如何预防心肌病等。

  (2)生活应有规律性,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上应采取平淡、从容的态度,事业上应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3)认识自我,量力而行,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养鸟、垂钓、听音乐等。只要出现疲劳惑,心肌病患者都应该中止活动,立即休息。过度劳累使身心受到损害,心肌耗氧量增加,极易诱发心力衰竭。对患心肌炎和心肌病的老年人来说,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精神疲劳尤其重要。

  (4)加强体育锻炼,如气功、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可根据自身病情、体质等情况选择。

  (5)情绪对心肌病的影响很大,心肌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设法保持良好的睡眠,也可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以转移注意力。

  (6)避免长时间阅读、写作和用脑。

  (3)避免长时间会晤、交谈。交谈时不但消耗体力,更消耗脑力,故心肌炎和心肌病患者应注意交谈的。

  (4)少量饮酒对心肌炎和心肌病患者无害甚至是有利的,但大量酗酒易诱发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另外长期大量饮酒可致心肌中的脂肪组织增加,继而引起心脏扩大。心肌炎和心肌病患者既往有饮酒习惯且不希望放弃者,可少量、间歇饮酒,以饮葡萄酒为宜。

【治疗】

  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是发生心梗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一年做一次预测性检查,但对于已经发生过心梗的病人,为预防再次心梗的发生,可能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做一次检查,将危险降到最低点。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调节生活方式外,很关键的是进行抗栓治疗,心脏梗塞病人长期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0.05~0.3g/d或双嘧达莫50mg 3次/d对抗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被认为有预防心肌梗塞复发的作用。

  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

  洗澡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热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冠心病人更是如此。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病人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气候变化时要当心。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冠心病病人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国内资料表明,持续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硝酸甘油类扩冠药物进行保护。

  及时而积极地治疗先兆症状 先兆症状的出现可能为心肌梗塞濒临的表现。宜建议病人住院,及时而积极地按治疗心肌梗塞的措施处理,可减少这些病人发生心肌梗塞的机会。

【检查】

  1.血化验白细胞增多。

  2.血沉增快。

  3.血中可测到抗心肌抗体。

  4.可有急性心肌梗死原发病的血清酶学增高。

  5.X线 心影扩大,单侧(常为左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有时可见肺内渗出阴影。

  6.超声心动图 心包积液,心梗后约4/1患者出现少量心包积液。

  7.心电图 有原心梗ST-T改变,部分患者有急性心包炎典型ST-T改变。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包炎常无广泛的ST段抬高,除非炎症是弥散的。

【鉴别】

  临床表现需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包炎、心肌梗死延展和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长期抗凝治疗继发血性心包积液相鉴别。

  1.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包炎 多于梗死后1周内发生,常为前壁和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扩展到心外膜引起局限性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头48h即可听到心包摩擦音,持续2~3天,超过3天提示预后不良。

  2.心肌梗死延展或再梗死(Dressler综合征) ①具有特征性“心包痛”,与呼吸,体位有关,对硝酸甘油治疗无反应;②心电图无新Q波出现;③CK-MB无明显上升,有时心包炎症浸润心外膜下心肌,使CK-MB轻度升高。

  3.心肌梗死后长期抗凝治疗继发血性心包积液 X线胸片发现心包积液,肺部浸润性阴影,少数有咯血症状者,还需与肺炎和肺梗死相鉴别。

【并发症】

  心肌梗死后心包炎可有心脏压塞等并发症,多见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