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25 08:49浏览:
次
老年人高脂血症(老年高脂血症,老年人高脂血,老年人血脂过多)
(一)发病原因
1.家族性 亦称原发性,多为遗传,由酶的异常引起。目前病因不明确。
2.继发性 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黏液性水肿、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肝胆疾病、酒精中毒等。
(二)发病机制
某种脂蛋白产生过多或转化,可不同程度地影响CE和TG。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患者血清脂质的化学分析、外观、超速离心及纸上电泳等分析,可将脂蛋白分为5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即前β-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即β-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即α-脂蛋白;漂浮β-脂蛋白,又称“阔β-(β-VLDL)”。正常人CE一部分来自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脑、内脏(特别是肝)属外源性,另一部分是体内自身合成,属内源性,90%由肝及肠黏膜合成。血浆TG以食物中摄取为外源性,存在CM中。在肝内由糖类等合成为内源性,存在VLDL中。如高脂饮食后血中CM增高,出现奶油状血浆,产生外源性高TG血症。高热量饮食、肥胖、酒精刺激等,VLDL产生过多。肝脏合成与释放甘油酯超过廓清速度或廓清相对过缓时,血中TG积聚,产生内源性高TG血症。老年人脂代谢异常,多因肥胖、饮酒、服用抗高血压药物、饮食和高胰岛素血症时发生。
1.头晕、耳鸣、头胀、失眠健忘、脑动脉硬化、脑栓塞。
2.有糖尿病病史,体态肥胖。
3.胸闷、心慌、常发作心绞痛,心电图提示冠心病,重者可心肌梗死。
4.视物不清、两眼干涩,眼底动脉硬化。
5.肝区隐痛、B超提示脂肪肝。
6.下肢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出现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化验检查。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际胆固醇教育专家组(NCEP)于1988年制订的标准,即当血浆CE≥6.20mmol/L(240mg/dl),LDL≥3.36mmol/L(130mg/dl),TG≥2.82mmol/L (250mg/dl)及HDL/HOL-C≤0.91mmol/L(35mg/dl)时,即可诊断为高脂蛋白血症。分型见表1。
饮食疗法 饮食控制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特别是糖尿病和肥胖病人。脂肪热量应占总热量的10%~30%,其中饱和脂肪酸≤10%,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各占10%,CE含量应<300mg/d,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同时补充维生素E,以免体内过氧化脂质生成增加,高纤维饮食、各种豆类及其制品也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