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老年人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5 08:22浏览:

老年人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老年人上腔静脉受压综合症,老年人上腔静脉综合征,老年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上腔静脉受阻的原因有如下几种:血栓形成、纤维化、外部压迫、肿瘤侵犯等,有良性疾病和恶性疾病之分。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常在肿瘤压迫浸润等因素的基础上发生。可以看出,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肺癌,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其次是淋巴瘤,而其他肿瘤少见。

  (二)发病机制

  上腔静脉位于上纵隔内,其壁很薄且柔软,血管壁受压易引起血管腔变窄而血流受阻。上腔静脉周围被较硬的器官组织包绕,有胸腺、主气管、右支气管、主动脉、头臂动脉、肺门及气管旁淋巴结。这些结构的任何一部分膨胀均可压迫上腔静脉。上腔静脉是头、颈、上肢、上胸部血流回流的主干。当该血管受压可导致这些区域静脉压升高和淤血,继而发生上肢水肿,胸腔和心包渗出,甚至气管水肿,脑水肿,以及心搏出量减小,伴有意识改变、视力下降、头痛等症状。若上腔静脉受压过久,则可导致局部血栓形成,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在缓慢的受阻过程中,可发生乳房内侧、脊柱、奇静脉、胸廓的侧支循环形成,表现出特征性胸壁浅静脉怒张。

【症状】

  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与受压时间、受压程度、受压部位有关。时间短、受阻程度重,病情也常常严重。反之,病情较缓和。临床症状有咳嗽、头痛、头胀、恶心、视力改变、声嘶、下咽困难、抽搐等。体检时发现颜面水肿,颈部粗,多血质,颈部以及胸部血管怒张。当阻塞奇静脉时,胸壁和上腹壁可见扩张的静脉,若阻塞在上腔静脉末端和奇静脉连接处时,则上胸部可见扩张的静脉支。上腔静脉受阻严重时,可出现气道受阻的体征(为喘鸣),或颅压升高的表现,这种情况应迅速明确诊断并加以处理。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并发这种严重情况,经化疗后常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在1组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371例的临床表现分析报道中,颜面肿胀占63%,头胀占50%,咳嗽占24%,上肢肿胀占18%,胸痛占15%,下咽困难占9%,颈静脉充盈占60%,胸壁血管充盈占54%,面部水肿占46%,多血质占19%,青紫占20%,上肢水肿占19%。

  出现典型的体征和症状时,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是很易诊断的。当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表现不典型时,应借助于血管造影、核素静脉造影确定阻塞部位及病因。CT增强扫描是常选用的方法,MRI也可选用,可显示肿块、血栓和侧支循环。X线检查最常用,Parish等报道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80例的胸部X线表现:上纵隔增宽占64%,胸腔积液占26%,右肺门肿块占12%,肺炎性浸润占7%,气管旁淋巴结占5%,纵隔肿物占3%,胸部X线表现正常占16%。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常常发生在肿瘤进展期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病因诊断比较容易,但少部分病人病因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在临床工作中,首先应作出病因学诊断,在病因诊断困难的情况下,也应有充分的临床证据,然后再处理,否则,不宜进行抗肿瘤治疗。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

【检查】

  恶性肿瘤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升高。

  X线检查最常见:纵隔增宽,右肺门肿块,少数肺炎性浸润影。

【鉴别】

  临床须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并发症】

  上腔静脉受压严重时可并发颅压升高、吞咽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