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25 07:41浏览:
次
(一)发病原因
常见病因有:
1.急性右室心肌损害:急性大面积右室梗死。
2.急性右室后负荷增高:如急性大片肺梗死。
3.急性右室前负荷增高:如大量快速静脉输血、输液。
(二)发病机制
1.正常右室功能 肺循环的维持有赖于正常的左室功能,右室的主要功能不是维持肺循环,右室仅起辅助泵作用。正常的左室功能可保持较低的左房压力,使血液在右室的辅助泵作用下,通过低阻力、路程短、低压力的肺循环到达左心室,以保持较低的中心静脉压和体循环静脉系统的回流。
2.急性右心衰竭的病理生理 ①急性右心衰竭可致左室充盈不足,引起左室排出量下降致低血压或休克。②由于动脉压急剧下降,可反射引起肺血管收缩,肺循环阻力增高,从而进一步降低左室充盈压,形成恶性循环。③急性右心衰竭时的急性右室扩张:是由于右室壁薄,顺应性大,当其收缩力急剧减低或急性右室前后负荷增高时,右室可扩张到原容量的2倍,以维持其正常的舒张末压。④当右室代偿不全时,可出现右室舒张末压增高和周围静脉压增高,出现体循环静脉淤血。
右心衰的临床表现与急性左心衰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
1.动脉系统低灌注征象
(1)低血压状态:低血压及心动过速,尚无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2)心源性休克:血压显著下降伴尿少(<20ml/h)及外周循环衰竭的表现,如四肢湿冷、冷汗、神志恍惚、烦躁不安或反应迟钝。
2.急性右心室扩张征象
(1)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杂音,右心衰竭控制后此杂音可明显减弱或消失。
(2)右心室收缩时血液反流至右心房,出现正性颈静脉搏动及收缩晚期肝脏扩张性搏动。但右心室收缩力显著减低时,此征不明显。
3.外周静脉淤血征象
(1)颈静脉怒张,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反流阳性。
(2)Kussmaul征阳性:吸气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3)急性肝淤血致右上腹胀痛,有时酷似胆绞痛。
(4)发绀: 属血液淤滞引起的周围性发绀,肺梗死伴显著低氧血症时呈混合性发绀。
可依据:①临床有引起急性右心衰竭的病因;②出现急性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③血流动力学检查:可见右室充盈压(RVFP)增高而左室充盈压(LVFP)正常或偏低,或二者增高不成比例(RVFP/LVFP>0.65)。
1.要纠正病因和诱因 根据国外的资料有80%~90%肺栓塞患者并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而DVT的易患因素与长期卧床和不活动,手术和其他创伤引起血流淤滞,静脉血管损伤和高凝状态有关,因此,对长期卧床、年龄较大的患者,要适当增加活动,积极治疗创伤。对于急性右室梗死的预防则要积极预防冠心病,控制冠心病的易患危险因素。
2.在临床可能产生右心衰竭的疾病治疗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右心衰的症状和体征,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根据其原发病可有相应的表现:
1.急性肺梗死
(1)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SFC)和FDP: SFC提示新近有凝血酶产生,FDP提示纤维蛋白溶酶活动。在肺栓塞中的阳性率为55%~75%,当两者均为阳性时,有利于肺栓塞的诊断。但FDP的水平受肝、肾、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影响。血浆中游离FDP于发病后1~2天即能测得,持续约10天,本试验法较快速,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但当病人有血管炎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也出现阳性。
(2)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85%的肺栓塞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并与栓塞的程度相关,肺泡氧分压及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明显增高;无效腔气/潮气量比值(VD/VT)在栓塞时增高,当病人无限制性或阻塞性通气障碍时,比值>40%提示肺栓塞可能,<40%又无临床栓塞的表现可排除肺栓塞。
2.急性右室梗死
(1)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加快。
(2)血清心肌酶(CPK、CPK-MB、AST、LDH等)增高。
1.急性肺梗死
(1)胸部X线:显示肺充血、肺动脉段突出和肺门舞蹈,心影逐渐扩大,心胸比例中、重度增大。如有大块肺梗死,X线检查可有粗大的肺动脉阴影及周围血管变细。一部分病例因梗死区不发生出血而只有缺血,因梗死区缺血,肺的透光度增加。胸片正常也不能除外肺栓塞。
(2)心电图:常出现暂时性变化,但其变化很不一致。主要表现为急性右心室扩张和肺动脉高压,显示心电轴显著右偏,极度顺钟向转位,右束支传导阻滞,并有典型的S1QⅡTⅢ波型(Ⅰ导联S波深、Ⅲ导联Q波显著和T波倒置),有时出现肺型P波,或肺-冠反射所致心肌缺血表现。
(3)右心导管检查和选择性指示剂稀释曲线测定:可发现于右心房、右心室或肺动脉水平有左至右分流,同时该心腔压力增高。
(4)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灌注(V/Q)显像:肺放射性核素灌注显像可提高肺栓塞诊断的正确性。可显示肺叶或段的放射性缺损,但它不是高度特异性,如肺气肿等亦可产生肺灌注显像缺损。因此,结合核素99mTc气溶胶显像、局部通气功能检查可提高正确性。两者结合称之V/Q显像,有以下3种类型:①Vn/Qn:通气和灌注均正常,可除外肺栓塞;②Vn/Qo:通气正常伴肺段或肺叶的灌注显像缺损,如临床症状典型,可确诊肺栓塞;③Vo/Qo:部分肺的通气及灌注显像均有缺损,此时不能诊断肺栓塞,必须结合临床,必要时作肺动脉造影。
(5)肺动脉造影:选择性肺血管造影是目前诊断肺栓塞最准确的方法,阳性率达85%~90%,可以确定阻塞的部位及范围,若辅以局部放大及斜位摄片,可显示直径0.5mm血管内的栓子。作为肺栓塞诊断依据,肺动脉造影的X线征象必须见到肺动脉腔内有充盈缺损或血管中断,其他具有意义的征象如局限性肺叶、肺段的血管纹理减少或血流缓慢及血流减少等。
(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V/Q显像比较符合率83.5%,本法适用于V/Q显像高度可疑者或估计栓塞位于肺动脉主要分支者,尤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及不能接受肺动脉造影者。
(7)磁共振成像技术:是诊断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内栓子的有效方法。
2.急性右室梗死
(1)心电图:V3R、V4R及CR4R(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导联呈QS型,ST段抬高≥1mm。可有暂时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超声心动图:右心腔内径增大>25mm及RVED/LVED>0.7可作为右室梗死的诊断标准。
(3)胸部X线:无肺淤血的表现;由于右室扩张,在梗死的早期即有心胸指数增加。
(4)放射核素检查:右室壁局限性运动消失、右室射血分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