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腘动脉瘤(腘动脉瘤性增生)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07:05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创伤 创伤性腘动脉瘤多为假性动脉瘤,可因膝关节附近骨折或弹片等贯穿伤引起或膝关节受外力作用造成腘动脉钝性损伤所致。此外,医源性创伤亦逐渐增多,如有应用关节镜进行半月板切除术造成腘动脉瘤的报道,这些因素均造成腘动脉管壁损伤、薄弱而形成动脉瘤。创伤性动脉瘤多为年轻患者。

  2.运动 膝关节的不断屈伸运动,也易使血管扩张而形成动脉瘤。有学者观察到,腘动脉穿行于股中下部的内收肌管及膝后部腘窝韧带间,可以造成腘动脉局部外压性狭窄,其狭窄部的远端可形成动脉瘤,这证实腘动脉狭窄后的扩张可以逐步发展成腘动脉瘤。

  3.感染 包括内源性感染,如感染栓子、败血症或感染灶的直接波及等原因和外源性感染,外伤、医源性损伤等可造成动脉壁的薄弱和坏死,最终形成动脉瘤。

  4.腘动脉压迫综合征(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PAES) 多发生于青年人,由于腘窝的异常肌肉、纤维束带等压迫腘动脉而引起,因反复慢性损伤腘动脉,可造成腘动脉退行性变性,并在压迫部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动脉狭窄、血栓形成或内膜增生,而使近端腘动脉压力增高,导致狭窄后动脉扩张成瘤。

  5.其他原因 其他如动脉中膜退行性变性、结节性动脉炎、血管Behcet病等均可引起腘动脉瘤,但较少见。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腘动脉周围无肌肉保护且随膝关节活动常处于牵张状态,因而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在年龄增长、脂质代谢紊乱、吸烟、高血压等因素作用下,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造成管壁变性、局部萎缩、脆弱等可形成动脉瘤。此类腘动脉瘤患者常超过50岁,且常伴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此外,源于动脉硬化的腘动脉瘤常为双侧性,通常伴有其他部位的动脉瘤,据统计腘动脉瘤患者78%有第2个动脉瘤,64%有主髂动脉瘤,47%具有双侧腘动脉瘤,29.7%同时合并有股动脉瘤,某男性患者继双侧腘动脉瘤手术后又相继发现腹主动脉瘤和右侧锁骨下动脉瘤。

  外伤或医源性创伤等可造成腘动脉管壁损伤、薄弱或造成腘动脉慢性退行性变性,使管腔狭窄,在腘动脉近端压力增高时,致狭窄的管腔扩张成瘤。

  2.病理 腘动脉瘤多为真性动脉瘤。形态上总是为细长纺锤形,瘤体连同邻近血管常呈扭曲状。腘动脉较股动脉管径细,容易导致管腔狭窄和闭塞,而出现肢体缺血症状;腘窝部组织紧密,而更容易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和神经卡压等局部压迫症状。

  3.病理类型 根据腘动脉瘤累及的部位可分为3类型:

  (1)近端型:常位于腘窝的后内上方,通常瘤体较大,可呈多腔状,瘤内大多有血栓,可继发严重的并发症。

  (2)中段型:以膝关节为中心向近、远端延伸,常呈梭状。

  (3)远端型:位于腘动脉最远端,动脉瘤体小、不易被发现。直至血栓形成,急性动脉栓塞,肢体严重缺血或坏疽时才被发现。

【症状】

  较小又无并发症的腘动脉瘤多无症状,但迟早会出现并发症和症状。Szilagyi等保守观察的病例中,在5年内有68%出现并发症。Vermilion等随访26例腘动脉瘤,平均随访时间3年,31%出现肢体威胁性并发症。常见的临床表现如下:

  1.腘窝部搏动性肿块 48%的病人能察觉肿块并提供主诉。不能主诉有肿块存在的,多为肥胖、关节强硬和老年病人。检查时在屈膝位较易扪及肿块。肿块可呈搏动性,也可因瘤内充满血栓而无搏动。

  2.足部及小腿缺血 是腘动脉瘤最常见的症状。可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形成以至坏疽(前者45%,后三者共38%)。肢体缺血的原因是瘤体内有血栓形成。附壁血栓不断增厚,可使瘤体完全阻塞;腘动脉的远侧分支内还可有继发性血栓形成;由于膝关节的活动,使附壁血栓脱落,引起动脉远段反复发作的栓塞。

  3.压迫邻近组织 腘动脉原与腘静脉及胫神经紧密相邻,当动脉瘤增大后,首先压迫腘静脉,引起回流障碍,小腿水肿,甚至在静脉内产生血栓(13%,Wychulis)。瘤体进一步增大后,可压迫胫神经(6.4%),引起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

  4.破裂出血 很少见。Evans报道在187个腘动脉瘤中,仅有4个瘤体破裂,占2.2%。Makhoul于1997年统计7家报道,腘动脉瘤破裂率低于5%。

  查体可见腘窝部膨胀性、搏动性肿物与心脏搏动一致,近端型可在大腿下1/3内侧面及后面扪到,而中央型和远端型只能在腘窝后面扪到。

  根据肢体缺血表现和压迫症状,结合肢体发凉、麻木、脉搏减弱或消失、腘窝部搏动性肿物等体征,以及X线平片上的蛋壳状钙化阴影、B超、CT、动脉造影等检查所见诊断不难确立。

  如发生肢体缺血可有皮肤苍白、肢端溃疡或坏疽、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发凉等体征。如疑诊为腘动脉瘤,亦应检查对侧肢体等部位,确认有否合并其他部位的动脉瘤。

【饮食保健】

  腘动脉瘤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 手术或放、化疗后或患者食欲下降,倦怠乏力,食后腹胀等气虚证为主者。

  可选用:党参、白术各30克(纱布另包),茯苓、怀山药、去心莲子、苡仁米各50克,红枣15枚,糯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诸药加水约1000ml,煮沸后文火煮30分钟,去布包党参、白术,加糯米、白糖、适量水煲粥。

  (2) 放化疗后或晚期贫血、白细胞下降阳虚患者,表现为体弱气虚,畏寒肢冷,四肢无力,精神不振,面白舌淡等。

  可选用龟肉500克,西洋参10克,鹿茸3克,苡米50克。制法:将龟肉洗净、切块,诸药纱布包同放入锅中,加生姜5片、清水适量共煮,水开后去浮沫,加黄酒、食用油适量等,文火煮至肉熟,调入食盐等调料。

  (3) 手术、放化疗后贫血或、白细胞下降气血两虚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咽干口燥,动则气喘,心悸失眠等。可

  选用:母鸡1000克,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甘草各10克,党参、茯苓各15克,生姜5片。 制法:将鸡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加生姜,诸药(沙布包)及清水适量,急火煮沸后,文火炖至鸡肉烂熟,去药包,调入食盐等调料。

  腘动脉瘤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术后饮食应注意清淡富于营养,保证患者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患者如无贫血,不必要进行补血,平时在饮食中注意食疗即可。据研究,常见的抗癌食物有十字花科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大蒜、酸梅、黄豆、牛肉、蘑菇、芦笋、薏苡仁等。

  腘动脉瘤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

  病人应尽量避免吃诱癌性食物。

【护理】

【治疗】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检查】

  1.X线检查

  (1)膝部平片:正侧位片可显示腘窝部软组织影,可有蛋壳状钙化影。

  (2)下肢动脉造影:可显示腘动脉瘤的大小、范围等情况,最重要是了解动脉瘤近、远端的流入道和流出道的情况,这在确定治疗方案上非常重要。

  2.超声多普勒 可用于诊断腘动脉瘤,并可了解附壁血栓及瘤腔内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与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腘窝部实质肿瘤相鉴别。

  3.CT扫描 可显示腘动脉瘤的大小、范围、瘤壁的钙化情况,并可显示腘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鉴别】

  当瘤体内血栓形成或阻塞瘤腔后,触诊时仅能触及实质性、无搏动性肿块,需与腘窝部脂肪瘤、纤维瘤、腘窝部囊肿相鉴别。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鉴别肿块性质。

【并发症】

腘动脉瘤远端栓塞和发生破裂出血是本病的主要并发症。其中因动脉瘤内血栓闭塞或因瘤腔内层状血栓脱落栓塞胫、腓动脉引起下肢缺血最为常见,可出现跛行、静息疼痛,也可因急性完全闭塞引起皮肤坏死和下肢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