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动脉栓塞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06:34浏览:

【病因】

  一、病因:

  1、西医认为:

  (1)吸烟,烟碱引起血管收缩。

  (2)寒冷刺激,造成血管痉挛。

  (3)激素水平紊乱,引起血管舒缩失常。

  (4)霉菌感染,另外经多年观察,许多病人发病前患足曾有外伤史,有些曾伤于数年前,甚至10余年前。故认为外伤引起血管内瘀血及慢性迁延性感染也是其病因之一。以上诸因素造成中小动静脉痉挛,非化脓性炎症,以及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甚则闭塞血流,肢端血液供应障碍。

  2、中医认为:

  (1)寒湿侵袭,凝滞脉络。

  (2)外伤血瘀,阻滞脉络。

  (3)情志失调,气滞血瘀。

  以上诸因素闭阻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不能到达肢端,肢端失去气血之温养,而造成疼痛、溃烂、甚至坏死是脱疽的主要病机。

  二、病理机制:

  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①内膜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生长因子释放,导致内膜增厚及细胞外基质和脂质积聚。

  ②动脉壁脂代谢紊乱,脂质浸润并在动脉壁积聚:

  ③血流冲击在动脉分叉部位造成的剪切力,或某些特殊的解剖部位(如股动脉的内收肌管裂口处),造成的慢性机械性损伤。主要病理表现为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腔内有继发血桂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闭塞病变大致可分为:主-髂型、股-腘型、以及累及主-髂动脉及其远侧动脉的多节段型。患肢发生缺血性病变,严重时可引起肢端坏死。

【症状】

  症状的轻重与病变进展的速度、侧支循环的多寡有密切关系。早期症状为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病变位于腹主-髂动脉者。疼痛可发生于下腰、臀、髂、大腿后侧或小腿腓肠肌部位.有时伴阳痿;病变在股—腘动脉者。

  疼痛发生于小腿肌群。肢体慢性缺血时,皮肤萎缩变薄、发亮、骨质疏松、肌萎缩、毛发脱落、趾甲增厚和变形。后期可出现静息痛,皮肤温度明显减低、发绀,肢体远端坏疽和溃疡。

【饮食保健】

【护理】

  术后注意:

  1、继续治疗心脏疾病,恢复正常心律。

  2、缺血的患肢重新获得动脉血灌注后,会引起代谢变化,迅速影响全身。主要是酸中毒、高钾血症和横纹肌的酶值升高,要各级纠正。

  3、适当运动,多进食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

【治疗】

  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等,是易患因素,亦是预防的重点。

【检查】

  鉴于本症为全身性疾病,所有病人均需作详细检查:

  1、一般检查:血脂测定、心电图、心功能以及眼底检查等。

  2、无创伤性血管检查: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查及节段动脉压测定、电阻抗容积描记或光电容积描记等,了解患肢的血流状况。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可以显示血管腔形态及血流状况。

  3、X线摄片:有时可见病变动脉段有不规则钙化,患肢远侧段有骨质疏松等退行性变化。

  4、动脉造影:能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和闭塞远侧动脉主干的情况,对选择手术方法有重要意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都能达到诊断和指导治疗的目的。

【鉴别】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症状相似,需作鉴别诊断;此外,还应与大动脉炎、动脉栓塞等相鉴别。

【并发症】

  暂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