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围产期心肌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2 09:08浏览:

 围产期心肌病
【诊断依据】
1.多为高龄、多胎孕产妇,以及长期营养不良的孕产妇,若再次妊娠,有复发倾向。
2. 孕前无器质性心脏病史,常在妊娠后期和产后3~6个月内发病,尤以产后20~30d发病者最多。
3.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早期可表现为乏力,运动耐量降低,劳力性呼吸困难和水肿,严重者可出现端坐呼吸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等急性左心力衰竭的症状,亦可继发右心力衰竭的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栓塞表现。
4.心界扩大,心尖搏动弱而弥散,心音低钝,可闻及第三心音及奔马音,双肺底湿罗音,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水肿。
5.胸片示心影增大,尤以左室为主,肺淤血。
6.超声心动图示心腔扩大,瓣膜活动幅度小,室壁运动减弱,部分病人可见附壁血栓及少至中量心包积液。
【检查】
1.血糖,血脂,凝血因子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或凝血酶原活动度。
2.胸片,心电图,必要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3.必要时核素心血池扫描及心肌活检。
【治疗】
1.严格休息:应严格限制活动,保持足够的睡眠,有心功能不全表现者更应严格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心脏恢复正常为止,一般需休息3~6个月,可配合使用镇静药,如安定2.5~5mg,3/d,严重者中断哺乳。
2.限制钠盐摄入:一般钠盐应控制在5g/d以下,如水肿不消退者可酌情选用双氢克尿噻25mg,1~2/d,或速尿20mg,1~2/d,并注意补钾。若白蛋白偏低者应适当补充白蛋白。
3.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病因及诱因治疗:如治疗高血压,改善心肌供血,控制感染。
2.非药物治疗:低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减轻体力及精神负荷,注意休息。
3.药物治疗
(1)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洋地黄类药,必要时联合用药。利尿剂常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25mg,1~2/d,或呋塞米(速尿)20mg,1~2/d;洋地黄类药选用地高辛(狄戈辛)0.25mg,1/d,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可用0.125mg,1/d,必要时临时加用毛花甙丙(西地兰)0.2~0.4mg稀释后静注;血管扩张剂选用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10mg,3/d,哌唑嗪(脉宁平)1~5mg,3/d,必要时静脉用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立其丁)、硝普钠等。
(2)应用可改善心力衰竭自然病程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用卡托普利(开博通)12.5~50mg,3/d,依那普利(悦宁定)5~20mg,1/d,肾功能不全者可用贝那普利(洛汀新)10mg,1/d,或福辛普利钠(蒙诺)10mg,1/d,不能耐受者可改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科素亚)50~100mg,1/d。
(3)如上述药物无效,可加用非强心甙类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多巴胺(3-羟酪胺)或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4)馐芴遄柚图粒涸诔浞值难蟮鼗啤⒗┭?芤┘袄?蚣林瘟频幕?∩希?舨∪诵穆嗜云?欤?俅仓⒆锤纳撇幌灾??稍谘厦芄鄄煜录佑眯〖亮库受体阻滞剂,常用美托洛尔(美多心安)或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开始用6.25mg,病情无恶化者渐增至12.5~25mg,3/d。
(5)镇静安眠剂:烦躁不安或失眠者用地西泮(安定)、吗啡或哌替啶(度冷丁)等。
(6)较大量胸腔或腹腔积液影响呼吸者,应穿刺放液。
(7)注意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尤其是长期服用利尿剂者应常规补钾,以氯化钾控释片(补达秀)0.5~2.0g,1~3/d。
(8)其他治疗:包括机械辅助循环,超滤疗法或心脏移植等。
(二)急性左心衰竭
1.病因、诱因的治疗,同上。
2.吸氧:包括鼻导管、面罩吸氧。
3.调整体位:坐位或半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
4.如无禁忌,可用吗啡3~5mg或度冷丁50mg,静注或皮下注射。
5.洋地黄制剂,常用西地兰0.4mg稀释后静注,0.5~1h 内病情无好转者,可重复0.1~0.4mg。
6.利尿剂,首选速尿20~40mg,静注,必要时重复。
7.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常用硝普钠,开始15~20靏/min开始,每5~10min增加5靏/min,以尽量降低左室舒张末压而能维持动脉收缩压在13.3~14.7kPa(100~110mmHg)为宜;硝酸甘油开始5~10靏/min,维持量在20~50靏/min;酚妥拉明从100靏/min开始,每10~15min增加100靏/min。
8.氨茶碱0.25g静注或静滴。
9.必要时使用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2~10靏/(kg.min),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氨力农或米力农,注意增快心率的副作用。
10.必要时静脉放血200~500ml(于10min内),或于四肢轮流扎止血带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休克时禁用)。
11.病情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者可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或超滤等治疗。
12.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13.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在提高饮食营养要素的基础上补充维生素B1,三磷酸腺苷,辅酶A,辅酶Q10及果糖等,有贫血者应少量输血或补充铁剂,亦可适当使用参麦等中成药。
14.对症治疗:注意纠正各种心律失常,预防和积极治疗感染,有附壁血栓形成或栓塞者应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如华法令从5~10mg/d开始,3~5d后改为2.5~5mg/d维持,肠溶阿司匹林0.15~0.3g/d,力抗栓0.25g,1~2/d,必要时用肝素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