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感染性休克应该如何治疗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30 14:12浏览:

休克为一严重,动态的病理过程,除少数病例外,最初反映往往是交感神经活动亢进的表现,低血压可能只在较晚时出现,早期认识交感神经活动兴奋的症状与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是抢救成败的关节,为此必然熟悉可反映微循环以及脏器组织功能状态的一些临床,血流动力学和实验室指标。

(一)临床表现

1,意识和精神状态(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流量) 经初期的躁动后转为抑郁淡漠,甚至昏迷,表明神经细胞的反应性兴奋转抑制,病情由轻转重,原有脑动脉硬化或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降至10.64/6.65kPa(80/50mmHg)左右时反应即可迟钝;而个别原体质良好者对缺氧的耐受性较高,但为时亦极短暂。

2,呼吸频率和幅度(反映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或肺和中枢神经功能不全) 详见“休克的代谢”改变,酸碱平衡失调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3,皮肤色泽,温度和湿度(反映外周围血流灌注情况) 皮肤苍白,紫绀伴斑状收缩,微循环灌注不足,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亦可作为参考,如前胸或腹壁出现瘀点或瘀斑,提示有DIC可能。

4,颈静脉和外周静脉充勇情况 静脉萎陷提示血容量不足,充勇过度提示心功能不人或输液过多。

5,脉搏 在休克早期血压尚未下降之前,脉搏多已见细速,甚至摸不清,随着休克好转,脉搏强度往往较血压先恢复。

6,尿量(反映内脏灌流情况) 通常血压在10.6kPa(80mmHg)上下时,平均尿量为20~30ml/h,尿量>50ml/h,表示肾脏血液灌注已足。

7,甲皱微循环玫眼底检查 在低倍镜下观察甲皱毛细血管袢数,管径,长度,清晰度和显现规律,血色,血液流速,均匀度和连续性,红细胞聚集程度,血管舒缩状态和神清晰度等,休克时可见甲皱毛细血管袢数减少,管径细而缩短,显现呈断线状,充盈不良,血色变紫,血流迟缓失去均匀性,严重者有凝血,眼底检查可见小动脉痉挛,小静脉淤张,动静脉比例可由正常的2:3变为1:2或1:3,严重者有视网膜水肿,颅压增高者可见视乳头水肿。

(二)血流动力学改变

1,动脉压与脉压 收缩压下降至10.64kPa(80mmHg)以下,原有高血压者下降20%以上,脉压<4kPa,并有组织低灌注表现者即可诊断为休克,低血压程度每与休克程度相关,但也有例外。

2,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楔压(PAWP) CVP正常为0.59~1.18kPa(6~12cmH2O),主要反映回心血量和右心室搏血功能,也可作为了解容量血管张力的参数,应结合血压加以判断,在心功能减损时,监测PAWP对指导输液防止肺水肿较CVP更为可靠,PAWP正常为1.06~1.6kPa(8~12mmHg),能较好地反映左心室搏血功能,PAWP升高提示肺淤血,>2.4kPa(18mmHg)时应限制输液。

(三)实验诊断

包括血象,病原学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血液生化检查,血清电解质测定,血清酶的测定,血液流变学有有关DIC的检查等等。

对易于并发休克的一些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通常表现为:尿量减少(<0.5ml/kg),至少1h以上,血压<12kPa(90mmHg)或姿位性低血压,血象示血小板和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不明原因的肝,肾功能损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