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功能消化食积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又称消导药或助消化药。 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纳谷运化。如果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每致饮食停滞,出现各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病症。消食药功能消食化积,有的药物还有健脾开胃作用,可以达到消除宿食积滞及其所引起的...
乌梅: 性味归经: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现代医学证明,乌梅确有抗癌作用。通过动物实验,用乌梅煎剂,能增强组织细胞功能,提高吞噬功能,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对人子宫颈癌TTC-26株抑制率达90%以上。乌...
乌梅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细菌性痢疾 取乌梅18克压碎,配合香附12克,加水150毫升文火煎熬,俟药液浓缩至50毫升时过滤,早晚分2次服。治疗50人,治愈48人。服药后大便恢复正常最短1天,最长5天;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等症都在1~3天内消失;服药最...
乌梅:固涩养阴之解暑佳品 由于乌梅具有味酸的特点,而酸在中医看来是收敛的,所以我们知道乌梅的主要作用是固涩养阴的。 乌梅多作为生津止渴的佳品来食用。相传在三国时期,曹操大军因天气酷热,没有水喝,人人口干舌燥,着实难熬。这时曹操用手一指,说前...
外治法起源: 在狩猎及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与野兽搏斗或发生部族之间的争斗,因此外伤是很常见的。起初,人们只是随便用树叶、草茎、泥灰涂敷在伤口上,久而久之,发现某些植物的叶、茎对伤口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从而发现了一些外用药,积累了药物外敷的经验...
内寒的含义: 寒从中生,又名内寒,是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邪弥漫的病理变化。 内寒多因阳气亏虚,阴寒内盛,机体失于温煦而成。内寒多责之于心,脾、肾,且与脾肾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能达于肌肉四肢;肾...
内寒的病理变化: 主煦之,阳虚则阴盛,机体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失于温煦机体的作用,使脏腑组织表现为病理性机能减退。以冷(畏寒、肢冷)、白(面、舌色白)、稀(分泌物和排泄物质地清稀,如痰液稀白,大便稀薄),润(舌润,口不渴)、静(。精神状态安...
脉的生理功能: (1)运行气血:气血在人体的血脉之中运行不息,而循环贯注周身。血脉能约束和促进气血,使之循着一定的轨道和方向运行。饮食物经中焦脾胃的消化吸收,产生水谷精微,通过血脉输送到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活动提供充足的营养。如果脉中气...
中药配伍: 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需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的问题。所以前人总结的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谈配伍关系。 一、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清热泻...
刮痧疗法的适应症: 本疗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以往主要用于痧症,现扩展用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