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五官口腔 > 文章内容

青光眼致盲不可逆 早期筛查是关键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09-03 11:37浏览:

欣赏美景,探索未知,都离不开眼睛。然而,眼睛很脆弱。据报道,我国50岁以上的盲人约占人口比例的1.93%,盲人总数为600-700万,低视力1200万。全国每年新增盲人数量超过45万,意味着每1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专家表示,在所有可致盲的眼病中,青光眼一旦致盲便不可逆,需要高度重视。

介绍下青光眼这种疾病?

青光眼是一组与眼压相关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

任何年龄的人均有可能患有青光眼,但总的来说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目前45岁以上人群青光眼的发病率为2.6%,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青光眼类型多样,大致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种。其中,从发病机理上看,原发性青光眼又可分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开角型青光眼。从眼压高低的角度看,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又分为高眼压型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青光眼致盲的几率较高。调查发现,在所有盲人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因青光眼致盲的。而且,青光眼致盲后不可逆。

青光眼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青光眼患者的症状表现为隐匿性和多样性,像原发开角型青光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等早期、中期甚至没有症状,同时,没有特异性症状,因而又被称为视力的隐形杀手。

随着病情发展,症状会凸显出来,如眼球胀痛、头痛、一过性视物模糊、虹视,视物遮挡等。由于症状不典型,常被人们忽视。

青光眼对视功能的损害包括视力降低和视野缩小两方面,二者均不可逆。

不过,很多患者对视野缩小并不敏感,以至于中晚期青光眼患者来就诊时视力虽然改变不大但视野受损严重。有资料显示,在首次前来就诊的青光眼患者中,75%已为中晚期。

如何早发现青光眼的蛛丝马迹?

青光眼的高发人群包括远视、高度近视、青光眼家族史者。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多由糖尿病、外伤等因素诱发。

这里要重点强调下外伤诱发的青光眼。外伤包括眼外伤和全身外伤,外伤后可能不会马上出现眼部症状,而是多年后才出现症状。曾经就遇见过一位车祸患者,当时并没有眼部症状,20多年后慢慢出现了青光眼症状。检查发现,当年车祸导致眼内晶状体悬韧带损伤,随着病情发展诱发了青光眼。因而,建议外伤后一定要做详细的眼部检查,确定是否有青光眼风险。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多见于老年人,多发生于傍晚或夜间,患者常感觉剧烈眼痛,伴有同侧头疼、视力明显下降,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青光眼急性发作,3-4天就会导致失明,应当及时就诊,及时治疗,挽救视力。

先天性青光眼患者一般有怕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严重患儿一出生就会发现角膜变大、变白、眼球增大。发病越早,预后越差。

要想早发现青光眼一定要注重早期筛查,建议青光眼高危人群、年龄在45岁以上人群、长期口服激素人群定期到青光眼专科进行视力、眼压、眼底检查。专科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寻找青光眼的蛛丝马迹,及时干预。一些眼部结构异常,有青光眼高危因素者,可通过早期干预方式,预防青光眼。

以下患者做24小时眼压监测是必要的:眼底检查怀疑青光眼损害,但白天检测眼压不高;治疗后白天眼压“正常”,视功能却在不断恶化;需确定基础眼压,峰值高度及波动规律来制定个性化的降眼压方案;门诊测定的高眼压患者;怀疑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等。

青光眼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青光眼的治疗方式有三种:激光治疗,主要有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分别适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控制眼压抑制青光眼的进展;手术治疗,药物或激光不能控制的青光眼或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继续进展的患者。

大部分青光眼手术后眼球上会有一微隆起的滤过泡,它是手术成功的标志之一,但它改变了泪液在眼球上的分布,靠近滤过泡的角膜常常会出现干燥斑,因此会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可以通过滴人工泪液或眼膏缓解症状。

术后患者须定期门诊复查,术后早期每周复查,稳定后3个月复查一次。青光眼属于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规范管理。避免参加剧烈活动,保护眼睛不受外伤;避免长时间低头,勿用力揉眼睛;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食物,忌饮酒;饮水须多次少饮,单次不超过100毫升,1天不超过15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