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11-14 09:34浏览:
次
什么是肺大泡,以及其常见病理
肺大泡指大泡性肺气肿,是一种局限性肺气肿。肺泡高度膨胀,肺泡壁破裂并相互融合而形成,一般是由小支气管的活瓣性阻塞所引起。小的肺大疱本身不引起症状,单纯肺大疱的患者也常没有症状,有些肺大疱可经多年无改变,部分肺大疱可逐渐增大。肺大疱的增大或在其他部位又出现新的肺大疱,可使肺功能发生障碍并逐渐出现症状。巨大肺大疱可使患者感到胸闷、气短。肺大疱突然增大破裂,可产生自发性气胸,而引起严重呼吸困难,也可出现类似心绞痛的胸痛。
小的肺大疱本身不引起症状,单纯肺大疱的患者也常没有症状,有些肺大疱可经多年无改变,部分肺大疱可逐渐增大。肺大疱的增大或在其他部位又出现新的肺大疱,可使肺功能发生障碍并逐渐出现症状。巨大肺大疱可使患者感到胸闷、气短。肺大疱突然增大破裂,可产生自发性气胸,而引起严重呼吸困难,也可出现类似心绞痛的胸痛。
肺大疱的壁甚薄,由肺泡的扁平上皮细胞组成,也可能仅为纤维性膜。可与多种肺气肿并存,常见于间隔旁侧或细叶旁肺气肿,可伴有碳末沉着,如煤矿工人尘肺,或不伴有碳末沉着,如瘢痕组织肺气肿。根据病理形态将肺大疱分为三种类型。
Ⅰ型:狭颈肺大疱。突出于肺表面,并有一狭带与肺相连。因为支气管瘢痕组织形成的活瓣性阻塞,肺大疱体积增大系由于肺泡侧支通气和气体滞留。Ⅰ型肺大疱壁薄,常由胸膜和结缔组织形成,多发生于中叶或舌叶,也常见于肺上叶,可能由于该部位胸腔负压大,常规胸片即可发现肺大疱的存在。
Ⅱ型:宽基底部表浅肺大疱。位于肺表层,在脏层胸膜与气肿性肺组织之间。肺大疱腔内可见结缔组织间隔,但它不构成肺大疱的壁,可见于肺的任何部位。
Ⅲ型:宽基底部深位肺大疱。结构与Ⅱ型相似,但部位较深,周围均为气肿性肺组织,肺大疱可伸展至肺门,可见于任何肺叶。
当肺大疱体积增大时,周围肺组织受压迫并引起肺脏移位。受压肺组织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肺大疱周围密度增高阴影。以上三型均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不并发肺大疱。下叶肺大疱常见于有并发症的煤矿工人尘肺和融合性矽肺。
肺大泡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体积较小的肺大泡,特别病人年龄大于60岁,伴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功能低下者不宜手术。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如禁烟、锻炼肺功能、控制呼吸道感染等。
除上述情况外,对体积大的肺大泡,特别对反复并发自发性气胸或既然感染等,应考虑外科手术。
1、肺大泡切除术:
手术要点是切开肺大泡后,仔细缝合漏气部位。部分切除多余的疱壁,缝合边缘。对较小的肺大泡可作缝扎或结扎术。对双侧肺大泡可根据病人情况采用分侧切除或双侧开胸一次完成双侧手术。有人在切除肺大泡后同时作壁胸膜剥除术或应用其他肺与胸壁粘连的方法促进粘连,防止自发性气胸复发。有条件的可经电视胸腔镜行肺大泡切除术。如果切除肺大泡后已无正常肺组织,也可根据病人呼吸功能情况考虑肺叶切除术。
2、肺大泡外引流术:
用于对开胸危险性极大的肺大泡病人作为暂时或长远的治疗方法。在大疱紧靠胸壁处切除2.5CM一段肋骨,在壁胸膜完整的情况下将缝线同时穿过壁胸膜和大疱壁做荷包缝合。插入带气囊的软胶管。充满气囊,牵拉引流管使大疱壁与胸壁紧贴后,妥善固定引流管。若并有气胸,应同安放胸腔闭式引流管。并加强抗生素治疗。需要引流的时间远长于肺大泡切除术后。一般发生感染多不严重,感染有时有助于大疱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