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精神心理 > 文章内容

如何应对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的代谢综合征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10-31 08:36浏览:

对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来说,代谢不良反应往往会让患者雪上加霜,比如糖代谢异常、脂质异常和体重增加。这些代谢不良反应可能发生在任何患者之间,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初次接触药物的患者以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病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是比较开放的综合征,包含多种症状群,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引发肥胖、胰岛素抵抗、血压异常等问题。据报道,精神疾病患者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和冠心病的死亡率都显著高于非精神疾病患者,约为6倍。这些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可能和精神分裂症本身有关,也有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方式,缺乏自我护理(脂肪和糖摄入过多等)、久坐不动、运动减少,对精神病的反应压力过大,以及医生选药用药等有关。

成人的抗精神病药物和代谢异常风险(表2)

相关机制

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的常见代谢综合征是肥胖,许多受体机制涉及抗精神病药相关的体重增加,包括5-HT2C、组胺H1、α-肾上腺素、多巴胺D2和毒蕈碱M3受体。系列研究表明,奥氮平诱导的体重增加可能是其对5-HT2C(非H1)和D2的拮抗作用导致。抗精神病药在下丘脑受体(介导调控食物摄入)和边缘系统(控制食欲和奖励)的作用可能进一步解释体重增加的机制。

另一个方面是糖尿病。糖尿病发病的风险可能是由于体重增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还可能包括其他因素,最明显的是氯氮平和奥氮平,可能会破坏葡萄糖调节,其独立于肥胖或体重增加而发生,并且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直接诱因,这表明即使没有体重增加也需监测血浆葡萄糖水平。

如何应对

对抗精神分裂药物引发的代谢综合征,目前临床上有两种主要的应对方法,一是将代谢综合征风险较高的药物替换为风险较低的药物。第二种方法是密切关注患者的体脂、血糖和血压的变化,并进行有效的患者教育,帮助其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控制上述代谢指标。

1、换药

在目前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中,平类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等会对代谢综合征有明显的影响,这是由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的。另外一些药物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比较少,比如氨磺必利、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甚至可以治疗、减少别的药物造成的代谢困扰。如果代谢综合征已经对患者造成了困扰或者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比如糖耐量出现严重异常,血脂已经严重紊乱,或者因为非常肥胖给患者造成了生活上的困扰,医生要做的是换一种对代谢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造成持续的伤害。

换药时也要考察一些因素,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还要看症状控制的程度。如果疾病控制得比较稳定,换药也许会顺利一些,只要换药时间长一些,换用氨磺必利、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都会比较顺利。

2、生活方式和运动

在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任何代谢或心血管障碍时,还要解决诸如运动、饮食、辅助性药物治疗和吸烟等可变因素。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和心血管风险的管理已经制定了循证指南,强调身体健康在精神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代谢综合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照料指导,让其多参与运动,回避一些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食物,这些都是常用的办法。代谢综合征很突出的是肥胖问题,实际上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就是注意健康饮食,减少食量、控制食欲、延长吃饭时间。

3、密切监测

一些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可能存在内在联系,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血糖水平就可能高于一般人群,所以临床医生理应加强代谢综合征的防范,尽可能减轻患者的躯体疾病负担,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定期检测血糖是有必要的。

对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的患者,在用药前,应对血糖、血脂、血压、体重进行检测,同时对于是否存在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价。药物治疗后12周,上述指标应再次评价,以后每年检测1次。尽量使用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药物过量和联合用药。同时要合理的制定饮食方案及作息时间,减少发生血糖代谢异常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