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精神心理 > 文章内容

患者失眠别急着开药 先试试这个方法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06-20 09:43浏览:

对于失眠患者,许多临床医生习惯于给他们开具睡眠辅助药物,这也使得人们在失眠上的花费极为恐怖,事实上,美国每年就要花上数十亿美元在这上面。

这真的合适吗?最新的美国医师学会在《内科学年鉴》中提出的慢性失眠障碍的处理指南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医生应该把认知行为疗法(CBT)作为慢性失眠患者治疗的一线方案,而不是传统认为的药物疗法。

怎么开展认知行为疗法?

首先,应该确定病人是否适合采用CBT疗法。

在第一次就诊,就应该询问清楚病人的症状、失眠怎样影响白天的工作生活、失眠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从其他睡眠障碍到抑郁、慢性疼痛、认知因素等)。那些具有能够延续失眠的行为、思维模式异常的病人最适合采用CBT疗法。

治疗一旦开始,一般只需要4到6次门诊治疗。

失眠的CBT疗法是一项结构非常严密的疗法,每次治疗都采用特定的认知或行为手段来改善睡眠质量:引导病人保持合理的睡眠期望、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失眠、保持自然入睡、避免过度主观的入睡意图--强行要求自己入睡、不要过分关注睡眠、不要因为1晚没睡好就产生挫败感、培养对失眠影响的耐受性等。

在两次治疗之间,医生给患者推荐特定的睡眠相关建议来持续治疗。在4到6次治疗后,一般病人的睡眠质量、白天的生活工作都会得到改善了。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非常重要的一项治疗手段--睡眠/苏醒日记。医生要告诫病人记得记录每天什么时候上床休息,什么时候醒来,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入睡,睡眠中是否惊醒和睡眠质量等。这种日记的信息有利于医生给出更合理的建议和评价治疗的效果。

为什么要先考虑CBT?

就传统的一线疗法失眠--使用失眠药而言,患者容易产生耐受,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等的治疗量效果更差,病人不得不增大用药量或者换用其他药物。

一些失眠药还容易造成患者白天嗜睡,而另一些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另外,在老年病人中,服药后更容易在夜间跌倒,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虽然研究并不表明CBT比药物治疗的疗效更好,但是相对于药物治疗,CBT疗法的效果相似(CBT的入睡时间减少11.6min,入睡后醒来时间改善21.4min,而药物的入睡时间改善从6.0min到19.1min不等,入睡后苏醒时间改善4.7min到16min不等),并且危险性更小。

总体而言,CBT的副作用更少,虽然并非没有副作用,但是病人的耐受性更好。因此,指南认为医生应该把认知行为疗法(CBT)作为慢性失眠患者治疗的一线方案,而不是传统认为的药物疗法。

虽然这种疗法有些争议,但是一般而言药物疗法起效更快,CBT在超过6-8周之后效果与之相当,并且长期治疗的结局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