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08-17 08:42浏览:
次
目前,关于PTMC的治疗方案仍然不统一,国内外争议的焦点主要是PTMC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范围。有文献报道虽然PTMC预后良好,但并非均倾向于不进展的亚临床状态,任何晚期PTC均由PTMC进展而来。且部分PTMC可合并高侵袭性组织学变型,甚至早期就出现局部侵犯或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同时因为PTMC的总体治疗效果较好,多数患者经过外科治疗即可根治,所以更应该积极手术治疗,并注重手术的彻底性和规范性,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也有文献报道部分PTMC处于亚临床状态,很少发展成为具有临床意义的甲状腺癌,有些患者甚至终生无症状,即使有些病例出现临床症状或颈部淋巴结转移,但对生存率影响不大,提出对于无转移、无症状的PTMC可不给予任何治疗,密切观察即可。本共识专家认为PTMC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应该综合危险评估、超声二维成像特征、肿瘤的组织学特性(浸润性、多灶性、淋巴结转移等),并适当考虑患者的愿意及依从性等方面而决定。对于需要外科手术的PTMC,主要的争议在于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的处理范围等方面。本共识专家认为原发灶的术式应该在腺叶+峡叶切除和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中合理选择,继发灶(颈部淋巴结)的清除范围也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一般建议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侧颈淋巴结处理建议在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式中合理选定。
1)PTMC手术亦或观察:对于采取积极治疗的PTMC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本共识专家认为肿瘤的大小并非评判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唯一指标,临床常见PTMC侵出被膜或侵犯周围重要组织,也可出现中央区甚至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因此,目前对于有符合下列任一条高危因素的PTMC患者均建议行手术治疗(PTMC手术治疗的适应证):①青少年或童年时期颈部放射暴露史;②甲状腺癌家族史;③已确定或高度怀疑颈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④癌灶有腺外侵犯(如侵犯喉返神经、气管、食管等);⑤病理学高危亚型(高细胞亚型、柱状细胞亚型、弥漫硬化型、实体/岛状型、嗜酸细胞亚型);⑥穿刺标本检测BRAF基因突变阳性;⑦癌灶短期内进行性增大(6个月内直径增大超过3mm)。
本共识专家建议:PTMC手术治疗的相对适应证包括:①癌灶直径≥6mm;②多灶癌,尤其双侧癌;③患者心理负担大,要求手术;④TSH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对于腺内型PTMC(尤其直径≤5mm)是否可以采用密切观察的方式,目前争论较多。在未完全了解PTM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之前,应结合临床分期、危险评估综合分析,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PTMC有以下情况也可以考虑密切观察:①非病理学高危亚型;②肿瘤直径≤5mm;③肿瘤不靠近甲状腺被膜且无周围组织侵犯;④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证据;⑤无甲状腺癌家族史;⑥无青少年或童年时期颈部放射暴露史;⑦患者心理压力不大、能积极配合。满足以上全部条件的患者可建议密切观察(同时具备①~⑥属于低危PTMC)。初始观察周期可设为3~6个月,后根据病情进行调整,如病情稳定可适当延长,患者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最好有统一规范的观察记录。密切观察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①肿瘤直径增大超过3mm;②发现临床淋巴结转移;③患者改变意愿,要求手术。
专家推荐:
(11)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PTMC患者,建议外科手术治疗;推荐等级:B
(12)对于低危因素的PTMC患者,严格选择指征并充分结合患者意愿,可考虑密切观察随访;推荐等级:C
(13)临床观察的PTMC应有严格的观察时限与记录,复查首选高分辨率超声影像检查;推荐等级:B
2)原发灶的切除范围:对于PTMC临床上多采用一侧腺叶+峡叶切除的手术方式,不宜强调全甲状腺切除,因为大多数PTMC为早期病变,全甲状腺切除可能会对许多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治疗过度,建议根据临床分期、危险评估及各种术式的利弊,同时一定程度上结合部分患者的意愿,细化外科处理原则,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本共识专家建议PTMC行甲状腺腺叶+峡叶切除的适应证包括:①局限于一侧腺叶内的单发PTMC;②复发危险度低;③无青少年或童年时期颈部放射暴露史;④无甲状腺癌家族史;⑤无颈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⑥对侧腺叶内无结节。部分PTMC需行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最大限度地保证原发灶切除的彻底性;②利于术后放射性碘(131I)治疗;③利于术后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④可以切除隐匿病灶。本共识专家建议PTMC行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的适应证包括:①青少年或童年时期颈部放射暴露史;②甲状腺癌家族史;③多灶癌,尤其是双侧癌;④双侧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⑤癌灶有腺外侵犯,不能保证手术能彻底切除,术后需行131I治疗。本共识专家建议PTMC行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的相对适应证包括:①同侧颈淋巴结转移;②伴有甲状腺癌复发高危因素;③合并对侧甲状腺结节;④病理学高危亚型(高细胞亚型、柱状细胞亚型、弥漫硬化型、实体/岛状型、嗜酸细胞亚型)。本共识专家建议外科医生应参加专业培训、规范手术方式、掌握手术技巧,在行PTMC手术时,应熟悉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的解剖及保护,重视甲状旁腺的识别和原位血管化功能保留,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专家推荐:
(14)PTMC术式应根据病灶临床特性及危险评估合理选用甲状腺腺叶+峡叶切除或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推荐等级:A
(15)PTMC手术时应重视喉返神经、甲状旁腺及喉上神经的保护;推荐等级:A
3)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颈部淋巴结转移是PTMC患者复发率增高的危险因素,文献报道影响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较多,包括年龄、肿瘤直径、甲状腺被膜侵犯等。部分PTMC患者诊断时即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还有相当部分cN0期患者术后发现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而中央区淋巴结是PTMC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本共识专家建议应该结合术前及术中的危险评估,在有技术保障的情况下,原发灶手术同时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要求手术医师熟练掌握喉返神经以及甲状旁腺的显露及保留技巧,这是减少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同时建议在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注意左右侧解剖结构的区别,右侧喉返神经深面的区域清扫时不应遗漏。颈侧区淋巴结一般不建议进行预防性清扫,PTMC颈侧区清扫的适应证为术前或术中证实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对适应证包括:①中央区转移淋巴结有结外侵犯或淋巴结转移数≥3枚;②癌灶位于甲状腺上极且存在被膜侵犯者。
专家推荐:
(16)cN+期的PTMC患者应常规行相应区域的淋巴结清扫;推荐等级:A
(17)对于cN0期的PTMC患者,建议在有技术保障的条件下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推荐等级:B
(18)PTMC患者不建议行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推荐等级:E
内容选自《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