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如何诊断和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灶?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8-10 08:10浏览:

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的诊断

1.通过血液化验就能诊断甲状腺癌的复发或转移吗?

分化型甲状腺癌能够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球蛋白(Tg),而甲状腺髓样癌可以合成和分泌降钙素,在甲状腺切除并碘131清楚残余甲状腺组织后,这些血清生化指标可以成为十分灵敏和特异的甲状腺癌标志物,提示体内肿瘤复发与转移的情况。所以,通过血液化验就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甲状腺癌的复发或转移。

甲状腺球蛋白(Tg)

经过手术和碘-131清甲治疗后,DTC患者体内理论上不应再有Tg的来源。如果在血清中检测到Tg有升高的趋势,则提示存在病灶残留或复发。所以,对已清除全部甲状腺的DTC患者,可以通过定期监测血清Tg判别是否存在肿瘤残留、复发或转移。

那么,何时测定血清Tg比较合适呢?对血清Tg的长期随访应该从碘-131清甲治疗后3个月开始,测定基础(TSH抑制状态,也就是不停用优甲乐的状态下)的Tg水平或TSH刺激后(停用甲状腺素3~4周,使血清TSH升高至>30uIU/mL)的Tg水平。

那么,Tg数值为多少时提示可能存在肿瘤复发或转移呢?目前普遍认为,经过手术和碘-131清甲治疗后的DTC患者,TSH抑制状态下Tg≤1ng/mL提示肿瘤已被基本消灭干净;相反,TSH抑制状态下Tg>1ng/mL或TSH刺激后Tg>2ng/mL提示体内可能仍存在甲状腺癌细胞

降钙素和癌胚抗原(CEA)

甲状腺髓样癌(MTC)是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甲状腺恶性肿瘤。降钙素和癌胚抗原(CEA)的测定在MTC的术前诊断、临床随访和疗效评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常,甲状腺髓样癌术后患者,血清降钙素和CEA水平的监测对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有着重要的临床判断意义。大致如下:基础降钙素水平<10pg/ml时,可以排除MTC;基础降钙素水平>30pg/ml时,诊断为MTC的阳性预测概率超过90%。

2.如何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灶呢?

如果说血清甲状腺癌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示肿瘤转移的话,那么医学影像学手段则可以帮助我们对肿瘤转移灶进行定位和定性。

(1)颈部超声

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检查是十分敏感、便捷和廉价的方法。甲状腺癌患者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出现以下特征则应高度怀疑存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融合、皮髓质结构不清、淋巴门结构消失、钙化、液化、纵横比>1、血流丰富等。对超声发现的可疑淋巴结,可进行FNA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转移灶。

(2)DxWBS(诊断性全身碘131扫描)

由于DTC组织也可以特异性摄取碘-131。患者口服一定活度的碘-131后24-72小时通过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进行全身扫描,可以获得碘-131在体内分布的全身平面图像,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复发或转移。

3.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后如何治疗呢?

我们这里只讲分化型甲状腺癌。

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如果出现复发或转移,只要病灶具有摄取碘131的功能(是否具有摄取碘131的功能,可通过诊断性全身碘131扫描得知),就可以再次接受碘131治疗,因为这个办法没有创伤,没有痛苦,只需要隔离几天即可。但对于超声发现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而转移灶又不摄取碘131,那么只能通过手术切除来解决问题。同样,对于肺、骨、脑的转移灶,也是一样的。当然,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肺部转移均表现为散在的小病灶,而且这种散在小转移灶的摄碘功能多数是比较理想的,所以,对于这种肺部转移灶,毋庸置疑,碘131治疗是最理想的选择。但对于不摄取碘131的较大的转移灶,则首先应该考虑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