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由于其严重危害,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老年人的髋部骨折,一不小心就可能挂了.....
为什么会老年人容易发生髋部骨折?
肌力下降。自然状态下,30岁以后,人体肌肉含量基本上每年下降1%。也就是说,如果平时没有专门的锻炼,在你70岁的时候,肌肉含量只有30岁时的60%,再加上肌肉质量下降,肌肉的整体状态能达到个人顶峰时的30%就相当不错了。是不是很可怕?所以力量训练很重要!
平衡能力下降。这是人体自然老化的结果,也和肌力下降直接相关。平衡能力不好,当然容易摔跤。
反应能力下降。老年人反应相对迟缓,在人体出现失平衡状态时不能快速反应、快速调整,容易摔跤。
骨骼脆性增加。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不可避免,尤其老年女性。而且骨胶原含量减少,骨骼失去弹性,必然结果是轻微外力可能造成骨折。
髋部是摔倒后最常见的触地部位,而股骨颈、粗隆部骨质薄弱,容易发生骨折。
如何应对?
老年人容易发生髋部骨折,预防措施有2类,即主动预防和被动预防。
主动预防
平衡能力练习。
采用各种措施练习平衡能力,借助各种设备或徒手进行平很能力训练,比如单腿站立、波速球、平衡训练仪等;
肌力训练。
30岁后人体肌肉无论质还是量都呈下降趋势,及时训练可以有效减缓这种退化。老年人常采用的快慢走等有氧运动对这种情况基本无效。解决的方法是尽量增肌,也就是进行肌肉力量的训练,这不仅可以放跌倒,还能延缓衰老。
协调性锻炼。
主动锻炼,增强身体协调性及反应性。练习反应能力的方法也有很多,既有综合全身协调练习,也有上下肢、眼手配合练习,最简单的就是慢跑练习。很多人可能觉得年龄大了不适合跑步,漫步走锻炼就够了。事实是,哪怕是比慢走还慢的跑步,对身体协调性锻炼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建议老年人放弃慢走,改为慢跑。
增强骨质量。
包含两个方面,即增加骨钙及骨胶原含量。大家可以参考相关内容:补钙≠治疗骨质疏松,你知道吗?你能患上骨质疏松吗?
主动防跌倒的措施是相辅相成的,运动可以增强骨质,增加肌肉力量,也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而平衡能力的提高也依赖于肌肉力量的提高和身体协调性及反应性。
被动预防
被动预防主要是老人居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改造,例如床、洗手间、座椅、地面等防跌倒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