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骨折的分类及功能复位标准 骨折移位类型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09-16 20:55浏览:

 对于骨折这种疾病,临床上的分类依据主要有两种:骨折程度以及骨折形态。根据骨折的程度主要分为两种:完全性骨折以及不完全性骨折。骨折形态主要包含:青枝骨折,裂缝骨折,横行,斜行,螺旋形,粉碎性,压缩性等。
 
裂缝骨折:骨质发生裂纹,无移位,可见骨折线,多见于颅骨、肩胛骨。
 
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不明显,但因儿童骨质柔韧,有时仅表现为骨质劈裂,与青嫩树枝被折断时的情况相似而得名。
 
骨折移位的类型
 
由于暴力作用肌肉牵拉,骨折远端肢体重量的牵拉,以及不恰当的搬运或治疗等原因,大多数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常见的移位有以下五种,常同时存在:
 
1、成角移位,两骨折端的纵轴线交叉成角,以其顶角的方向可分为,向前、后、内或外成角。
 
2、侧方移位,以近侧骨折端为准,远侧骨折向前、后、内、外的侧方移位。
 
3、缩短移位,两骨折端相互重叠或前叉,使其缩短。
 
4、分离移位,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相互分离,形成间隙。
 
5、旋转移位。
 
骨折功能复位标准
 
1、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地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