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锁骨骨折康复训练 分几个阶段进行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09-16 21:03浏览:

 锁骨位于胸前方,是上肢带骨与躯干骨的唯一骨性连接结构。锁骨细长,部位表浅,容易受暴力致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损伤之一,常因未进行康复治疗以致动能活动障碍等。早期的进行康复治疗可以使患者功能最快、最大程度的恢复,尽早的重返社会,为家庭和社会家庭减轻负担,并为患者减轻痛苦。
 
主要目标: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和日常活动能力,维持胸锁乳突肌、胸大肌、三角肌肌力。
 
第一阶段(1-2周)
 
急性期阶段,主要是消炎止痛
 
体位
 
仰卧位:患者去枕仰卧于床上,肩胛区垫枕以使两肩后伸,同时在患侧胸壁侧方垫枕,防止患侧上肢下垂,保持上臂及肘部与胸部位于平行位。
 
物理因子治疗
 
冷疗:消除患侧肿胀
 
低频脉冲电治疗(TS):刺激肌肉防止肌肉萎缩,镇痛。(QD,20min)
 
红外线光治疗:促进伤口愈合,缓解肿胀。(QD,30min)
 
运动
 
术后1天:就可进行功能锻炼,手指握拳、伸指、分指、腕关节屈伸、背伸活动(每个动作重复10次/组,2—3组,BID)。
 
术后2-7天:前臂的内外旋功能及肘关节的屈伸练习,从被动到主动练习,继续加强手指及腕关节活动。(每个动作保持5—10秒,放松,重复10次/组,2—3组,BID)。
 
术后2周:患肢疼痛肿胀减轻后,指导患者练习患肩关节的前屈、后伸活动,范围以患肢疼痛为限,逐步加大范围。(每个动作并保持10秒,放松重复10次/组,3—4组,BID)。如:患侧上臂靠近胸壁,屈肘90°行前屈、上举运动;用健肢托住患肢前臂做耸肩、肩关节外旋和内旋练习。
 
第二阶段(3-6周)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
 
术后3周:增加肩关节屈曲、伸展、内旋、外旋训练;
 
肘部屈伸和前臂旋前和旋后的抗阻训练;
 
仰卧位时,做头与双肘支撑的挺胸训练;
 
内固定稳定者应尽早开始肩带周围肌群的等长训练。
 
(每个动作10—15次/组,3—4组,BID。)
 
术后4-6周:外固定解除后,可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
 
徒手练习一下动作:肩内旋运动;肩内收、外旋运动;肩外展、外旋运动;肩外展、内旋、后伸运动;肩外展上举运动,不超过80°。
 
(每个动作10—15次/组,3—4组,BID。)
 
第三阶段(6周后)
 
恢复受累关节活动度,增加肌肉力量,肢体功能恢复
 
主要加患肢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强度、范围、运动量和持续时间,包括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水平屈曲和外展等,以及肩关节的各种复合动作等。
 
注意事项
 
1.早期一周内,肩关节固定,不能进行肩关节训练;
 
2.应该明白,任何一个关节的康复训练,都是两个目的:
 
1)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2)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对于锁骨骨折,早期以维持肩、肘、腕关节活动度和肘、腕肌力为主,后期以肩关节肌力恢复为主;
 
3.强度:应因人而异,是病人情况增加训练内容,但应有最低限制和要求;
 
4.负重:伤口不疼的情况下,可进行患肢负重训练,负重应循序渐进的增加,直至骨折完全恢复,负重也应与健侧差不多;
 
5.在做运动疗法的同时也要注意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把康复治疗贯穿到平时的日常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