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症之病因及分型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1-14 10:25浏览:

 当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常见病因:
 
一、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椎间盘血液供给缺乏,修复能量较弱,日常生活中椎间盘受到各方面的挤压,牵拉和扭转作用,易使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逐渐老化,导致纤维环易于破裂,而致椎间盘突出。
 
二、长期震动
 
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可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同时震动亦影响椎间盘营养,对微血管的影响均可加速椎间盘突出。
 
三、过度负荷
 
当腰部负荷过重,长期从事弯腰工作,如:煤矿工人或建筑工人,需长期弯腰取重物,腰椎间盘负重超过100千帕/平方厘米以上时,即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四、外伤
 
由于腰椎排列呈生理前凸,椎间盘前厚后薄,当患者在腰部损伤、跌伤、闪腰等时,椎间盘髓核向后移动,而致椎间盘向后突出。
 
五、社会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跟职业也有牵连,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见于各行业的人,经常从事弯腰劳动,驾驶员的腰部颠簸和右侧手足劳累重,皆易导致腰椎间盘受损。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是什么,一般认为从事重体力劳动者椎间盘退变重。但是,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也并不很低,这可能与脑力劳动者长期处于坐位和活动量相对少有一定关系。
 
六、其它相关因素
 
1、年龄: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20-40岁占64.46%,40岁以上的占34.92%,平均年龄为40.8岁。
 
2、身高:超过正常平均高度的男女。
 
3、遗传:这也是病因学的考虑方面。
 
4、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后纵韧带在松弛退变的基础上易患椎间盘膨出,多次妊娠发病率增高。
 
5、吸烟:吸烟对血流的改变多有报道。
 
6、糖尿病:常致动脉硬化加剧,易引起血循环障碍。
 
常见的诱发因素
 
①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
 
②腰姿不当,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③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④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⑤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软骨板随年龄的增长,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髓核的变性从20岁后即开始,20~30岁之间表现为外形逐渐模糊,与纤维环之间分界不清;30岁以后随着水分吸收的加快髓核逐渐出现纤维化,50岁以后可退变为纤维软骨。
 
椎间盘在弯腰活动或受压时则变形,此时,椎间盘吸水能力降低,直至压力解除后,变形和吸水能力方能恢复。
 
若长期从事弯腰工作,或腰部积累性劳损,至髓核长期得不到正常充盈,纤维环的营养供应也长期不足,加之腰背肌肉张力增高,导致椎间盘内压力升高,故轻微的外力也可使纤维环破裂而致髓核突出。
 
长期受寒冷的刺激,使腰背肌肉、血管痉挛、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同时,由于肌肉的紧张痉挛,导致椎间盘内压力升高,特别是对于已变性的椎间盘,更可造成进一步的损害,致使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按照髓核突出的方向,分为三种类型:
 
1.向后突出:一般所指的椎间盘突出,实际上皆属此种类型,为三型中最重要者。
 
2.向前突出:一般不会引起临床症状,故无实际临床意义。
 
3.向椎体内突出:是髓核经过已闭塞的血管,向软骨板和椎体内突出,形成环状缺口,此型多发生于青年期。
 
根据向后突出的部位不同,分为三型:
 
1.单侧型:临床最为多见,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限于一侧。
 
2.双侧型:髓核自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神经根皆受压迫。
 
3.中央型:髓核自后中部突出,一般不压迫神经根,而只压迫下行的马尾神经,引起鞍区麻痹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根据髓核突出的程度,分为三型
 
1.膨出型:为纤维环不全破裂,其外层尚保持完整,髓核在受压情况下,向破裂部分突出。此时如椎间盘所受的压力大,纤维环破裂多,则髓核继续向外突出。
 
2.突出型:纤维环裂隙较大,但不完全,外层尚保持完整,髓核突出较大,呈球状,此型可转为破裂型。
 
3.破裂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向外突出。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有的突出物上被以薄膜,从而与附近组织隔开,不致发生粘连;有的外无被膜,其突出的断端与附近组织发生粘连,甚至与神经根发生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