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左侧全肺切除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9浏览:

1. 适应症

适应证

1、肺结核空洞

①厚壁空洞,内层有较厚的结核肉芽组织,外层有坚韧的纤维组织,不易闭合;

②张力空洞,支气管内有肉芽组织阻塞,引流不畅;

③巨大空洞,病变广泛,肺组织破坏较多,空洞周围纤维化并与胸膜粘连固定,不易闭合;④下叶空洞,萎陷疗法不能使其闭合。

2、结核性球形病灶(结核球)直径大于2 cm时干酪样病灶不易愈合,有时溶解液化成为空洞,故应切除。有时结核球难以与肺癌鉴别,或并发肺泡癌或瘫痕组织发生癌变,故应警惕及早作手术切除。

3、毁损肺肺叶或一侧全肺毁损,有广泛的干酪病变、空洞、纤维化和支气管狭窄或扩张。肺功能已基本丧失,药物治疗难以奏效。且成为感染源,反复发生化脓菌或霉菌感染。

4、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或支气管扩张瘫痕狭窄可造成肺段或肺叶不张。结核病灶及肺组织纤维化又可造成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引起反复咳痰、咯血。

5、反复或持续咯血经药物治疗无效,病情危急,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可将出血病肺切除以挽救生命。

6、其他适应证 ①久治不愈的慢性纤维干酪型肺结核,反复发作,病灶比较集中在某一肺叶内;②胸廓成形术后仍有排菌,如有条件可考虑切除治疗;③诊断不确定的肺部可疑块状阴影或原因不明的肺不张。

2. 禁忌症

1、肺结核正在扩展或处于活动期,全身症状重,血沉等基本指标不正常,或肺内其他部位出现新的浸润性病灶。

2、一般情况和心肺代偿能力差。

3、临床检查及肺功能测定提示病肺切除后将严重影响病人呼吸功能者。年龄大不是禁忌证,应根据生命重要脏器的功能决定手术。

4、合并肺外其他脏器结核病,经过系统的抗结核治疗,病情仍在进展或恶化者。

3. 最佳时间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

1、通过X线检查,确定病变部位,了解健肺情况。

2、合并感染、分泌物较多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及控制痰量。

3、吸烟者应忌烟2周以上。

4、行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测定。

5、纠正心脏功能,改善全身营养等。

5. 术前注意

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

1、切口:左胸后外侧切口,经第6肋床或肋间进胸。

2、环绕肺根部剪开纵隔胸膜,并向肺侧钝性分离,即可显露出肺门血管。

3、在主动脉弓下方游离出左肺动脉干。如左肺动脉干较短,可先处理尖后段动脉,然后再结扎、切断左3吊动脉干。结扎、切断左肺动脉干前,亦应进行阻断试验。

4、将肺上叶向后方牵开,游离出肺上静脉,予以结扎、切断。

5、将下叶向前牵开,结扎、切断肺下韧带。推开纵隔胸膜,游离出肺下静脉,套线结扎并缝扎后切断。

6、游离出左主支气管,距气管隆突0.5~0.8cm处切断、缝合。

7、张肺检查支气管残端无漏气后,冲洗胸腔,安放引流管,缝合切口。

7. 并发症

1、支气管胸膜瘘

结核病病人的发生率显然比非结核病者为高。原因有:①支气管残端有内膜结核,致愈合不良;②残端有感染或胸膜腔感染侵蚀支气管残端,引起炎性水肿或缝线脱落致残端裂开;③支气管残端处理不当,如残端周围组织剥离过多致供血受损;或残端缝合后未妥善覆盖有活力的带蒂软组织促进愈合;或残端过长,致分泌物储留感染;或术后残腔未妥善处理;或支气管残端闭合不良,致发生残端屡。

若胸膜腔内有空气液平,经排液10-14天后仍持续存在,加上病人有发热、刺激性咳嗽,术侧在上卧位时加剧,咳出血性痰液,应疑及并发支气管胸膜疹。向胸膜腔内注人美蓝液1-v2 ml后,如病人咳出蓝色痰液即可确诊。

瘘的处理取决于术后发生瘘的时间。早期可重新手术修补痰口,先将残端解剖游离,将支气管口上的上皮去除干净,缝合新鲜的残端,再妥善包埋在附近的组织下。较晚者宜安置闭式引流,排空感染的胸膜腔内液体。若引流4^-6周屡口仍不闭合,需按慢性脓胸处理。

2、顽固性含气残腔

大都并不产生症状,此腔可保持无菌,可严密观察和采用药物治疗,经几个月逐渐消失。少数有呼吸困难、发热、咯血或持续肺泡漏气等征象,则需按支气管屡处理。

3、脓胸

结核病肺切除后遗留的残腔易并发感染引起脓胸,其发病率远较非结核病者为高。诊治原则可参见脓胸。

4、结核播散

若在术前能采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作术前准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特别是痰菌阴性者,本并发症并不多见。相反,痰菌阳性痰量多,活动性结核未能有效控制,加上麻醉技术、术后排痰不佳以及并发支气管屡等因素,均可导致结核播散。

上述各并发症常互相影响,较少单独发生。故应注意结核病治疗的整体性,方能获得较好疗效。

8. 后遗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

应给予高营养、低脂、低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及大量的维生素如瘦肉、鱼类、豆制品及各种蔬菜、水果等以保证机体对能量及营养的需要。

10. 术后护理

1、充分供氧。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控制静脉输液速度。

4、观察心脏体征,防治心律失常。

5、观察胸腔引流情况,注意气管位置,听诊肺呼吸音。

11. 注意事项

暂无可参考资料。

12. 手术影响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