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8:57浏览:
次
1、小室间隔缺损可能在10~12岁以前自动闭合,有人不主张过早手术,但因这类病人的手术几乎没有死亡的,而如果不予手术,不但将使父母和病人因存在心脏杂音而产生精神负担或入学困难,还有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瓣膜炎的危险,故近来亦列入手术适应证。
2、有心脏增大和大量左向右分流者。
3、婴儿有较大室缺、肺动脉高压、左心衰竭、反复肺感染、肺动脉压上升及生长发育不良者应及早手术。
4、室缺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应及时手术。
5、有肺动脉瓣狭窄或流出道狭窄者室缺多半较大。狭窄明显者可出现右向左分流,应一并手术。
6、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主动脉压<0、75者可以手术,但术后高压不能全消。
肺动脉压/主动脉压>0.90者禁忌手术。肺动脉压/主动脉压为0.75~0.90者术后远期效果不佳。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内钾的不足。
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暂无可参考资料。
1、显露心脏,建立体外循环。
2、心脏切口
⑴经右室切口:常用。在心外检查震颤部位,与冠状血管平行,斜行切开右室心肌。注意保护冠状血管,不得损伤。
⑵经右房切口:从右房通过三尖瓣进行较低位置的室缺修补,或高位膜部缺损,具有左室右房漏者,显露相当满意,而心脏负担较经右室切口轻得多,对有肺动脉高压者尤为有利。
⑶经肺动脉切口:通过肺动脉瓣修补干下型缺损。
⑷经左室切口:肌部缺损,尤其是多发、筛板状缺损,右室切口显露不佳者可作左室切口,清楚显露缺损。
3、显露缺损部位 用牵引线和拉钩轻柔拉开心壁切口,仔细寻找缺损部位。如被腱索或乳头肌覆盖,可绕粗丝线轻柔牵开。如找不到缺损口,可请麻醉师扩肺,使肺内血液进入左心室,并从缺损口涌入右室,从而发现缺损。
4、修补缺损
补片修补:如果缺损较大,直径在1、5cm左右,左向右分流量较多,肺动脉压较高,应该用涤纶片修补。以修补膜部缺损为例:
⑴间断褥式缝合后下缘:显露全部缺损后,用3-0或4-0双头针涤纶线加垫片先在后下缘离边缘约0、5cm处沿边缘方向作3~4针褥式缝合,每针宽3~4mm。缝针不要穿透室间隔全层,深度达室间隔厚度的一半即可,以免损伤传导束。各褥式间断缝针之间的距离要小,以免出现间隙,修补不全。褥式缝线之一除穿过室间隔肌肉之外,同时应穿过三尖瓣隔瓣根部贴近瓣环部位,使室间隔与三尖瓣之间不致遗漏空隙。
⑵缝涤纶片:将各间断褥式缝式穿过比缺损稍大的涤纶片后下缘,分别收紧、结扎牢靠(因涤纶线较滑,线结应打6个)。除保留最上和最下一针缝线外,剪除多余线头。
5、连续缝合 用一长线将缺损其余边缘与涤纶片连续缝合,上、下线头与保留的间断褥式线头结扎。结扎前应予扩肺或向左室灌水排气。在三尖瓣隔瓣部位均应在根部,紧靠瓣环缝合;最上一针瓣根部缝线应与室上嵴一起穿过、拉紧,以免中间留有空隙。
直接缝合:如缺损较小,四周有完整的白色纤维环存在,且肺动脉压不高,可作直接缝合。
⑴间断褥式缝合:根据缺损大小,先作1~2针带垫片褥式缝合,每针均穿透纤维缘,不予结扎。
⑵8形或连续缝合:同样在纤维环作8形或连续缝合。一般1、2个8形缝合即能包括缺损全长。缝合后即予扩肺或将左室内灌水排气后结扎。
⑶结扎褥式缝线:最后将间断褥式缝线结扎。
6、检查修补是否彻底:如在建立体外循环时已作左房或左室引流,可经引流管注入盐水,观察修补部位有无残留缺损,溢出盐水。如无引流管,可请麻醉师扩肺。如发现缺损部位仍有盐水或血涌出,说明尚有残留缺损,即应在溢血部位加作褥式或8形缝合,直至不再有溢血为止。
7、缝合心肌切口:如作心房或肺动脉切口,可用无创伤针线连续褥式加连续单纯双重缝合关闭切口,如作心室切口,可同样用连续褥式加连续单纯双重缝合,也可用来回双重连续单纯缝合关闭切口。遇有漏血时,可用干纱布轻轻压迫止血。如漏血较多,压迫不能止血时,可加作间断单纯或褥式或8形缝合。
8、复跳、拔除管道、缝合胸壁切口。
暂无可参考资料。
暂无可参考资料。
1、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
2、摄入高钾食物。
3、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
1、低心排出量的处理:正常心排血指数是2.5~4.4l/m2体表面积。低排的诊断不能依据单一的体征或症状,而应依据病人的全面情况进行判断。其诊断依据如下:①烦躁不安、忧虑或淡漠。②周围脉搏细而速。③皮肤冷湿,甲床紫绀。④尿少,成人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⑤低血氧症。⑥血压多偏低,但低排时也可以血压正常或偏高。⑦心排血指数<2.5l/m 2。处理低排要针对原因,尤其应强调预防。
⑴低血容量:①停止体外循环前应尽可能将机器血输入体内,即停机前要求适当正平衡,停机后要将机内余血缓慢输入。一般要求平均动脉压达8~8.66kpa(60~80mmhg),中心静脉压2~2.67kpa(15~20mmhg)。②停止机器余血输入后,立即开始输入库存血,输入的速度及量应依据血液动力学变化,排尿速度,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进行调整。但要避免输入血或液体过多、过快,以免心脏过度负荷或发生肺水肿。有些病人应进行左房测压对输血进行指导。③体外循环刚终止时,尿流常很快。这时血容量变化较快,应严密监测动、静脉压和左房压的变化,并可定期查细胞压积和血色素,以指导输血速度和量。
⑵心功能不全的处理:体外循环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的病人常有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应用血管扩张药常可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低排严重者可在用血管扩张药的同时使用正性药物,既可强心,又可减轻心脏负荷,如应用硝普钠0.5~5μg/kg ·min,对减轻前后负荷有较好的效应。需要强调的是血压低不是应用硝普钠的禁忌证,在应用硝普钠的同时加用多巴胺2~10μg/kg·min,既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心排出量,又可改善心、肾的血液供应,升高血压、降低周围阻力,改善微循环,常可使循环逐渐稳定。但调整两种药达到合适的输入速度需要一段平衡过程。心脏复苏后不要急于终止体外循环,应给予一定时限的辅助循环,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对于预防低排将起一定作用;即使在停止体外循环后,如病人发生心功能不全,可再度进行体外循环辅助心脏排血,有利心功能的恢复,常起着治疗低排的作用。严重的病人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常可明显改善。
⑶心包堵塞的处理:心包堵塞的处理关键是及时确诊、迅速处理,犹豫不决常导致灾难性的结果。有如下几点时应考虑有心包堵塞的可能性:①临床没有心功能不全的其他因素(如心肌保护欠佳,畸形或病变纠正不彻底,血流量不足等),然而表现低排,对正性药反应不佳者。②胸管引流出血量偏多,或引流量特别少。③胸管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出现凝血块。④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⑤动脉压下降,脉压差变窄,用正性药不改善者。一旦确诊,应紧急送进手术室,手术清除血块、积血并彻底止血,如情况紧争,可于病室内将切口下段打开,用戴有消毒手套的手指伸入心包内,即有血涌出或有血块排出,病情顿时改善,然后急送手术室,进行彻底处理。要注意心包堵塞可发生于手术后3日内,而且此后仍可发生迟延性的心包堵塞。
2、心律紊乱的处理:体外循环术后心律紊乱最主要的原因是低钾。因此,防止低钾是预防心律紊乱的重要环节。术前应充分纠正体内钾缺失,术中要按常规给钾,术后要依据尿量及血钾测定结果进行补钾。
⑴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处理:①异搏定5~10mg静注,为目前首选药物。②心得安10mg口服或氨酰心安25mg口服。③甲氧胺5~10mg静注或10~20mg肌注。④兴奋迷走神经药,如新斯的明0.5~1.0mg肌注。⑤苯妥英钠100mg静注。⑥氯化钾可用0.4%~0.6%静点。⑦毛地黄类:西地兰0.4~0.8mg静注(未曾用过者),每2小时后再静注0.1~0.2mg,24小时内不超过1.2mg。⑧同步直流电复律:各种不同药物无效者可用此法,但毛地黄中毒者不宜用。⑨心房起搏超速抑制,用高于其频率的速率起搏,20秒后突然停止起搏常可转为窦性心律。
⑵房颤:西地兰或狄戈辛静注,亦可用电复律或超速起搏方法。
⑶房扑:可用异搏定,β受体阻滞剂或洋地黄制剂及起搏超速法。
⑷室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可不必处理。反复出现时,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注或1~3mg/kg·min静滴,如系毛地黄中毒所致可以用苯妥英钠50~100mg静注或静点。
⑸室速:①利多卡因静注,如反复出现可1~3mg/kg·min,静脉点滴。②电复律。
3、酸碱与电解质平衡失调的处理:常见酸碱平衡失调是代谢性酸中毒。碱缺失>3mmol/l,ph<7.35,paco2<4.0kpa(30mmhg)就应纠正。计算公式如下:
总细胞外碱缺失=碱缺失mmol数×0.3×体重
用5%nahco3补充1/2总碱缺失量。半小时后复查血气后决定进一步纠正的用量。
体外循环术后最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是低钾,尤其术前长期用利尿药的病人,其总体钾常是低的,尽管血清钾测定可以正常,但心肌细胞内钾可能偏低。因此,保持钾的平衡要开始于术前强有力的补钾,体外循环术中要以1~2mmol/kg/小时补充,终止体外循环后要根据尿量补钾,每排出500ml尿要补氯化钾0.7g~1.0g,力求血清钾保持在4~5mmol/l。
低钙常可导致心肌功能不全,如输库血量较大均应适当补钙。
4、防止液体过度负荷:由于血液稀释法的应用,或术前存在一定的心功能障碍,体外循环结束后,体内有一定的水潴留。因此,术后72小时内应保持液体负平衡,特别是心功能不全时,更应严格控制水和钠的输入。体外循环结束后常自然利尿,如利尿不理想,应考虑是否有心脏功能或肾脏功能不佳,或胶体渗透压不够。除针对原因进行处理外,还可应用利尿剂如速尿静注。但需注意利尿与血容量的关系,及利尿与低钾的关系,应反复进行离子监测,使能保持动态平衡。
5、出血的处理:体外循环术后出血有一定的发生率,关键在于预防,即手术中,尤其体外循环终止后,要耐心细致地彻底止血。术后渗血多的处理是:①等量补充新鲜血液;②输入干冻血浆;③输入血小板;④适当使用止血剂。但如出血较猛,特别是在动态观察中没有减少趋势,应当机立断,在病人尚未发生休克前送手术室进行止血。
6、辅助呼吸:体外循环术后,如循环稳定,无出血可能性,无严重离子紊乱致心律紊乱,无肺部并发症,自主呼吸交换量充足,呼吸频率合适(30次/分以下),血气分析结果正常,且病人已清醒,可以在手术室内拔管。但如病人系重症心脏病,或以上情况有一定异常,则需要人工呼吸,保证充分气体交换,以减轻心脏负荷,有利术后恢复。一般术后进行6~12小时的人工呼吸很有帮助。在应用人工呼吸器时,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数次血气分析,据以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当确定合适于该病人的参数后,血气分析可改为4~6小时一次,或每日两次。要注意呼吸道管理,保证通畅,保证气体交换充分;定期吸引分泌物,预防感染;如同步不理想,可消去自主呼吸,保证交换充足,减轻病人负荷。要正确掌握停机需要的条件:①神志清楚,有定向力。②循环稳定,无严重心律紊乱。③自主呼吸频率不超过30次/分,交换量充足。④血气分析正常。⑤无出血可能性。还需按呼吸机应用的常规程序进行,停机前使用间断强制通气(imv)进行过渡,逐渐减少imv的次数,最后停机,停机后1小时再测血气应在正常范围,才证明停机是合宜的。
7、预防感染:预防感染应始于术前,严于术中,继于术后。术前需用预防量抗生素,可于术前2~3日开始,但重要的是手术当日的术前用药时也要给够大剂量的抗生素,保证术中有一定血药浓度,术中一切操作,包括各种通道的建立均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术中可于机器内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体外循环终止后立即再给一个剂量抗生素,随后定期应用。所有输液输血通道均应保持无菌状态,防止发生污染。
8、防止高温:手术当天易发生低温后的反跳。因此,体温达36.5℃时就应开始物理降温,一般多能防止术后高热的发生;如体温高达38℃,则除物理降温外可加用冬眠药物或解热药灌肠,使体温降到正常范围。
9、抗凝治疗:术后24小时开始口服华法令(warfarin)一般为2~10mg/d,以后按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进行调整,直至稳定后才将抗凝剂固定在一定的每日用量范围内。但凝血酶原测定时间应将间隔日数逐渐拉开,最后可以1~2个月测定一次。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药物,如抗风湿药、抗心律失常药以及巴比妥类药等的长期服用均对抗凝治疗有干扰,应告诉病人。
10、严密监测:术后病人应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进行监护。需要监测心电、心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重症病人要作左房压,甚至作心排出量的监测。循环稳定的病人应15分钟记录一次,重危病人5分钟记录一次。尿量及胸引流管的引流量每小时记录一次。血气分析、血清钾、血色素及细胞压积要根据需要定时测定。监护工作人员应善于观察病情发展动态,对于发展趋势要随时分析,不要等待出现明显异常才加以注意。
特别应注意有无传导阻滞。一旦出现,应即试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mg静脉点滴,以提高血压,解除心肌缺氧。如无效,应即安装起搏器,控制心跳,直至恢复窦性心律为止。
1、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关键之一是迅速找到缺损部位。必须熟悉各类缺损的解剖部位。如对所见孔洞怀疑,可轻柔将血管钳尖探入,探查钳尖是否进入左心室。注意缺损是否被三尖瓣覆盖或部分覆盖。注意缺损左侧是否与主动脉瓣窦贴近。注意有无纤维膈位于流入道与流出道之间,而误将该膈膜中央的孔作为室间隔缺损,予以缝合。在此类情况不清的情况下,必须确定找到三尖瓣以后才能开始修补缺损。
2、在修补干下缺损和膜部缺损时,应特别注意缝针不要伤及主动脉瓣,不然将造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在修补膜部或膜部周围或隔瓣后缺损时,尤其在缝合缺损后下缘时,必须特别注意避免损伤房室传导束。缝针不应靠近后下缘而应离开边缘0.5cm以外穿入,针刺深度不应超过室间隔厚度的一半,褥式线方向应与缺损缘平行,以免损伤沿室缺后下缘、近左侧心内膜下走行的传导束。
4、修补于下缺损时必须用补片缝合,以避免直接缝合造成肺动脉瓣或主动脉瓣扭曲,形成关闭不全。在缝补片时,如果缺损上缘紧贴肺动脉瓣环,间断褥式缝线可从瓣膜上面经瓣环穿入瓣下,再穿过补片后回到瓣上,线结在瓣上结扎。
5、肌部缺损常因被右室肌索覆盖,形似多孔缺损,修补十分困难。可以作左室冠状血管旁切口,即易发现实为单个大缺损,可用补片修补。因肌部的传导束已分成多数小支,在左侧修补不致造成传导阻滞;而且左室压力高于右室,使补片与室间隔紧贴,不易残留缺孔。
6、高位室缺可并发主动脉瓣脱垂,引致关闭不全。可同时切开主动脉壁,进行瓣膜悬吊术,予以纠正。在老年人,瓣膜悬吊术效果常不彻底或持久,宜作人工瓣膜移植术。
7、补片可以完全用连续缝合,也可完全用间断缝合。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