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三棱钉内固定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3浏览:

1. 适应症

三棱钉内固定术适用于:

1、成人内收型、关节囊内骨折。

2、成人外展型骨折、股骨头后倾>30°。

3、股骨头下骨折,头有旋转且复位困难。

2. 禁忌症

1、骨质疏松、粉碎型或神经系疾患等情况,三棱钉无法牢固或不能维持头臼对合者。

2、身体条件不宜手术。

3. 最佳时间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

1、摄X线片,并选定适当长度三棱钉。

2、先行皮牵引,减轻疼痛,防止短缩。

3、一般争取伤后3~5d内尽早手术,以免骨端血肿机化,颈部骨质被吸收,影响整复与稳定。

5. 术前注意

1、硬膜外或腰麻。

2、取仰卧位。

麻醉后,先行手法整复。牵引下恢复肢体长度,屈髋、膝位持续牵引,然后内旋、外展20°~30°,伸直患肢,即可复位。整复后维持患肢外展内旋位,固定足踝部于骨科手术床上,或台下助手扶持患肢足踝。两踝间距60~70cm,使股骨颈与股骨侧轴在一平面。

6. 手术步骤

有条件者,尽可能在电视X线控制下或X线摄片下,采用闭合复位及三棱钉内固定,如无设备条件,仍可切开复位内固定。

1、开放法

(1)切口:先做髂股前方切口显露髋关节。自髂前上棘上约2cm。经其内缘向下,至股前外做弧形切口,长约12cm。切开皮肤及阔筋膜,沿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间分离并牵开,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向内牵开股直肌和缝匠肌,向外牵开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即显露关节囊。沿股骨颈长轴切开关节囊,长约2.5cm。清除关节内积血和血块.外旋下肢,即可看清骨折。也可做股外侧切口,上延至髂前上棘。可同时显露股骨上端外侧及髋关节囊。沿阔筋膜张肌缘或其与股直肌间进入,即显露关节囊。沿股骨颈纵轴切开,显示骨折线。大粗隆部下方切开股外侧肌,即显露股骨。

(2)钻入导针:从大粗隆侧方下缘下1.5~2cm处钻入有刻度的导针,与骨干呈45°,朝向股骨头中心点(相当腹股沟中点),针与股侧轴在一个平面,钻入骨皮质后,用力推进至有阻力处(即骨折近侧)。此时外旋大腿以检查导针是否从远侧断端中心钻出。如不满意,调整位置和方向再钻入第2枚导针。直视下牵引内旋整复对位,继续将导针钻入至股骨头部。

(3)打入三棱钉:将适当长度的三棱钉套在位置良好的导针上,先用小骨刀在股骨进针处凿一三棱型槽与钉的三翼相对应,以免在打针时劈裂骨质。连接打入器,沿导针方向逐渐打入三棱钉。为避免导针连同被打入,每打入0.5~1cm时,取下打入器,检查一次导针外露长度。如连同被打入,需拔出调整校正。

直视下,最后检查骨折对位情况、稳定程度及影响关节活动与否。

最后分层缝合各切口。

2、闭合

在电视X线监视下进行。整复骨折后,维持患肢在外展内旋位。

仅做股骨外侧粗隆下切口,显露股骨粗隆部。自大粗隆下缘股部侧方纵切口长约6cm,切开皮肤及阔筋膜、股外侧肌和骨膜,即显露股骨大粗隆部及股骨外侧部分。透视下钻入导针,打入三棱钉。具体操作方法同开放法。

7. 并发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8. 后遗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

1、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提供人体所需维生素。

2、多吃鸡肉、鱼肉等高蛋白,以提供恢复所需要的营养。

3、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0. 术后护理

1、为防止旋转及剪应力作用,可用抗外旋靴或石膏靴。

2、如放置引流,术后24~48h拔除。

3、无痛条件下尽早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及床上屈膝关节活动。

4、 10d后拆线,6~12周不负重床上活动。

5、 3个月后摄片复查,如已有愈合(一般3~6个月),可扶拐下地活动。

6、愈合1年以上可拔钉。

11. 注意事项

1、复位必须准确,如股骨头有旋转,整复后,可先用骨圆针钻过股骨头进入髂骨以助固定和对位,再打入三棱钉。

2、防止导针过深进入盆腔。

3、争取一次打入成功,避免反复穿针,损伤过多骨质。

12. 手术影响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