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8:53浏览:
次
肘关节置换的目的是通过解除疼痛,恢复运动及稳定性,进而恢复肘关节功能。
1、类风湿关节炎 内科治疗、滑膜切除、桡骨小头切除术等治疗方法均不可能改善肘部疼痛及功能时,才可进行肘关节置换。
2、双肘关节强直。
3、创伤性关节炎。
4、肘关节成形术失败。
1、感染。
2、同侧肩关节强直。
3、神经源性骨关节病。
4、屈、伸肘肌肉瘫痪。
5、不伴疼痛的肘关节畸形。
不同类型人工肘关节还有各自特殊的禁忌证。如肘部大量骨缺损,不宜做表面肘关节置换。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1、了解疼痛程度,以确定手术指征。
2、根据X线片等影像资料,选择恰当的人工肘关节。
3、术前静脉应用抗生素,准备皮肤。
暂无可参考资料。
1、多采用肘关节后内侧入路。保护尺神经。仔细游离肱三头肌及肘肌,连同骨膜将肱三头肌腱自鹰嘴剥离,保持肱三头肌与骨膜间的完整,向外侧或内侧翻开,显露肱骨远端、尺骨近端及桡骨小头。
2、锯除肱骨滑车中段,用磨钻在鹰嘴窝顶部打开肱骨髓腔。扩大髓腔后,插入对线杆(alignment stem),并套上切骨试件(cutting block)。将试件的侧臂放在肱骨小头上,测出切骨深度。参照试件,切除滑车及肱骨小头,直至假体试件的边缘恰能嵌至肱骨内、外上髁的切骨断面间隙中。刮除少许内、外上髁及肱骨近端的松质骨,使假体与切骨面相配合,并留出骨水泥固定的间隙。
3、钻开尺骨近端髓腔,扩大髓腔。小心凿除冠状突周围的软骨下骨。
4、插入人工肘关节试件,检查肘屈、伸活动范围。如桡骨小头无明显撞击,可不切除。去除试件,冲洗髓腔并拭干。
5、极度屈肘关节,向尺、肱骨髓腔内充入骨水泥,取切除骨修剪成1.5cm×1.0cm×0.3cm骨块,纵行放在肱骨下端前方骨膜下,向肱骨及尺骨髓腔内同时插入组合好的人工肘关节柄部。移植骨块嵌在肱骨假体的前翼下。将假体捶入肱骨及尺骨髓腔内。伸肘位,待骨水泥固化。
6、冲洗切口,安放负压引流管,尺神经前移,修复肱三头肌及韧带。
人工肘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较多,发生率为30%~40%。除感染、神经损伤、骨折外,主要有:
1、肱骨假体松动 7%半限制型人工肘关节因肱骨假体松动而需翻修、切除成形或融合。
2、不稳定 主要发生在非限制型人工肘关节。9%非限制型肘关节因此而翻修。
暂无可参考资料。
暂无可参考资料。
1、肘部用厚棉垫稍加压包扎,肘前放夹板,伸肘位固定4~5d,患肢抬高。24~36h拔除引流管。
2、术后3~5d,试屈、伸肘活动,开始康复训练。避免被动牵拉。3个月内免提重物。
术中完整保护肱三头肌装置,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很重要。注意保护尺神经,并将其前移。肱骨内、外髁骨柱是对线的标志,术中避免其折断。骨切除时,要耐心,反复以试件作参照,防止切骨过多而致肱内、外髁骨折。假体以小型、长柄为宜,既减少切骨量,又增加稳定性。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