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肋骨横突切除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1浏览:

1. 适应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2. 禁忌症

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体质差不能承受手术者,如冠心病,开放性结核,肝肾功能不全,有严重糖尿病者。

3. 最佳时间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

1、经检查排除无活动性开放性肺结核。

2、术前均行抗结核治疗3~4周,使血沉降至20mm/h以下。

3、术前须行肺通气功能测定。

5. 术前注意

1、气管内插管全麻,年迈或高位截瘫虽可采用局麻,但需有插管准备。

2、侧卧位,病灶重侧在上,背与手术台呈90°角,垫气囊体位垫。

6. 手术步骤

1、切口:以病椎为中心,距棘突2~3cm处做一弧形切口。沿切口方向,切开皮肤及浅、深筋膜。

2、沿切口切断斜方肌、大、小菱形肌(上胸椎)或背阔肌和下后锯肌(下胸椎)。显露出骶棘肌,向两侧牵开,剥离横突和肋骨后段,一般应显露4个横突,3根肋骨,切除中间两个横突。用骨膜剥离器按上顺下逆的原则剥离肋骨后段骨膜。用骨膜剥离器撬起游离的肋骨,剪断肋骨,远侧断端修去锐角,以防刺破胸膜,提起近端肋骨,切开肋椎关节囊,骨膜剥离器推剥肋椎关节,游离拔除肋骨头,再以同法切除另一根肋骨。根据病椎破坏情况一般切除2或3根肋骨。找出肋间血管和神经,结扎切断血管,保留神经。

3、清除病灶:先将手术台转动后倾60°,找到脓肿后,如张力较大,可先行穿刺抽去脓液,再在脓肿顶点做纵行切口,用吸引器吸去所有脓液,然后扩大脓腔口,以小刮匙找到破坏病椎骨洞,用骨膜剥离器沿椎体纵轴外侧逐渐向前,在骨膜下剥离,使骨膜、后纵隔向前推移,充分显露病灶。吸尽脓液,在直视下刮除坏死的椎间盘,干酪样组织以及死骨,将邻近的正常椎体凿一槽形,用肋骨进行椎体间植骨。放入链霉素1g,异烟肼200mg并填入明胶海绵。如单一椎体破坏清除后可用带蒂骶棘肌瓣填塞。而后等渗盐水冲洗缝合伤口,一般不放引流条。

7. 并发症

1、气胸或血气胸

多发生在剥离肋骨骨膜和肋骨头时,也有肋骨远端刺破胸膜者,故行骨膜下剥离时,操作必须轻柔。如造成胸膜破损,可行闭式引流,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

2、硬脊膜撕裂

多发生在死骨块侵入椎管,用咬骨钳摘除时,骨块与硬脊膜有粘连,造成硬膜撕裂,应用神经剥离子将神经根或硬脊膜与骨块充分游离后,再去除死骨,不可用咬骨钳将骨块撕下,以防硬膜撕裂。一旦发生应及时缝合,以防脑脊液漏或病灶侵入蛛网膜下腔。

8. 后遗症

脊髓损伤

结核病变较重,椎体破坏严重,用刮匙刮除坏死椎间盘及干酪样物质时,对脊髓的准确位置不明确,造成误伤。细致操作一般是可以避免的。

9. 术后饮食

鼓励病人摄取足够的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对食欲较差、进食困难者宜少量多餐、少渣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

10. 术后护理

1、术后继续卧硬板床,下床活动时间可根据脊柱稳定情况而定。未行前路植骨或虽行植骨,但脊柱仍不稳定的病例,应于3~4周后行后路植骨术,稳定性好的病例,术后3~4周行石膏背心固定可下床活动。固定4~5个月后摄X线片复查,植骨愈合牢固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未行石膏固定者,植骨愈合后方可下床活动。

2、继续抗结核治疗半年至1年。

3、对侧病灶清除不彻底时,术后4~6周可行对侧病灶清除术。

4、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气胸,若发生应及时穿刺排气或行闭式引流术。

11. 注意事项

应注意术后恢复情况,补充营养。

12. 手术影响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