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髋臼容量扩大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1浏览:

1. 适应症

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atterallⅢ、Ⅳ型。

2.股骨头增大并部分外露,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佳。

3.扁平髋。

4.年龄6岁以上。

2. 禁忌症

1.CatterallⅠ、Ⅱ型

2.年龄小且髂骨不能提供足够植骨量。

3. 最佳时间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

1.术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配血及各项化验检查。

2.双侧髋关节前后位及双侧外展内旋位X线片。

5. 术前注意

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

1.切口

采用前外侧入路或Bikini切口,显露髋关节。

2.显露髋臼外缘并预制骨槽

当显露股直肌近端后,钝性分离其直头和返折头,注意将后者在前侧与肌肉连接处切断,保留髋臼后缘的止点,并将其放置到髋臼后侧,以后用于固定植骨条,或将增厚的关节囊削薄,利用关节囊形成长方形的条索,保留其后侧与关节缘相连,作为固定植骨条的材料。继之,用探针确定髋臼前外侧缘,紧贴髋臼关节软骨的上缘,从前向后设计和确定形成骨槽的部位。先用直径4.5mm的钻头在预制骨槽的部位连续钻孔,其深度在1cm左右,然后沿着髋臼上缘的骨孔,用尖嘴咬骨钳咬除骨皮质和松质骨,形成一深1cm、宽0.5cm的骨槽。

3.切取植骨条及植骨固定

沿髂骨外板、髋臼上缘预制骨槽的近端,用弧形骨刀切取长2.5cm、宽1cm的长方形或矩形骨条,此骨条由骨皮质和松质骨组成,注意保留髂骨内板。

4.植骨

在切取的植骨条中选择厚0.1cm、宽1cm及适当长度的骨条,将一凹面向下,置于关节囊表面,并将植骨条的一端插入骨槽中。然后,将较厚的植骨条,沿着髋臼方向,即与第一层呈直角放置在第一层植骨条的表面,再把股直肌的返折头或关节囊条索,从后向前覆盖在第二层植骨条的表面,拉紧后缝合到股直肌的近端或植骨条前缘的关节囊上,起着固定作用。最后,将碎骨片堆放在植骨条的表面,促进植骨条与髋臼上缘的融合。

7. 并发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8. 后遗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

1.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10. 术后护理

1.应用髋人字石膏,固定髋关节于外展15°,屈曲20°和中立旋转位。

2.术后6周拆除石膏,扶拐行走,使患肢承担1/5的体重,直至植骨融合,一般约需要3~4个月。

11. 注意事项

1.切取植骨条时,切忌穿破髂骨内板,以免引起骨盆变形。

2.髋臼上缘开槽的定位要求准确,理想的开槽部位,应紧贴髋臼关节软骨的顶部。如此槽过高,所扩大的髋臼将失去拱形结构,但过低有损伤关节软骨之虞。必要时在电视透视下定位。

3.植骨条向髋臼外缘延伸的长度,应该依据术前正位X线片所测的CE角确定,一般要使CE角达到35°左右。同时,还要注意植骨条不可过于向前,避免所扩大的髋臼妨碍屈髋活动。

12. 手术影响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