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8:51浏览:
次
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适用于:
1、颈椎骨折脱位,不论屈曲压缩或分离屈曲,有或无关节突交锁,可合并脊髓损伤。此类损伤虽可经颅骨牵引而复位,但由于棘韧带、黄韧带、后纵韧带等损伤,在愈合之后颈椎常失去稳定性,或椎体骨折愈合失去前方高度而致颈椎反曲,都可以致脊髓损害,故可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2、椎板切除减压的适应证为椎板骨折下陷压迫脊髓,进行椎板切除的另一考虑是探查并治疗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一旦复位后,对脊髓已减压,但对脊髓肿胀及内部变化,则仍未减压,如对其进行局部冷疗或切开硬膜软膜减压,则需椎板切除。应限于全瘫及严重不全瘫。
3、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由于椎体前骨桥连接已不能复位,但椎弓对脊髓有压迫者,亦可切除压迫的椎板进行减压。此类情况,脊髓受压还来自脊髓前方的椎体,需视何处压迫较重,则行该处减压。
对骨折脱位但椎体严重粉碎病例,已失去中、前柱稳定性,则不宜再行椎板切除破坏后柱稳定性。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一般病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除关节突有交锁者,多数病例可得到复位,从而也使脊髓减压。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早安排手术。但对伤后6h以内的完全截瘫估计非脊髓横断者,严重的不完全截瘫,拟早期治疗脊髓损伤者,则不必等待。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可在数小时内手术复位治疗脊髓损伤。
暂无可参考资料。
1、切口显露
项部正中切口,显露脱位间隙上下4个椎板。
2、脱位复位
对无关节突交锁者,使头后仰即可复位,有关节突交锁者,在颅骨牵引下,以小骨膜起子或剥离子插入关节突关节至脱位下关节突前方,以下位上关节突为支点,稳妥而缓缓向后撬下关节突,即可使其回到下位上关节突后方,此时减轻颅骨牵引重量并使头后仰,即可复位。由于颈椎关节突短而平,其前方为脊硬膜侧方,插入剥离子并无损伤脊髓之虞,但不能向中线滑动,因此必须很稳妥,复位多无困难。
3、椎板切除减压
对于不全瘫可不探查脊髓,对于全瘫及严重不全瘫在数小时之内,可以治疗脊髓损伤者,适于探查,可切除脱位脊椎之椎板,因脊髓损伤的中心部位是脱位脊椎的椎板与下位椎体上缘之间,切除脱位椎的椎板,正好探查脊髓损伤最严重部位。此种情况棘间及黄韧带多已断裂,可径直从椎板下缘咬除椎板。
对于椎板骨折下陷压迫脊髓者,不可用咬骨钳插入下陷骨折块与硬膜之间咬除,如此将增加脊髓损伤。如系一侧椎板骨折下陷,则应先切除未下陷侧的椎板,咬开其上缘黄韧带,切开下陷椎板下缘黄韧带,用两把钳子分别夹住上下黄韧带,向后提起,再用剥离子插到下陷骨折片下面,稳妥地将骨折块撬起来,再予切除。钳子夹住黄韧带还可防止剥离子滑脱骨片突然弹回去损伤脊髓。
减压范围应至脊硬膜两侧缘关节突内缘,向上去除上位黄韧带,向下亦同,可显露2~2.5cm硬膜,除非脊髓向上肿胀范围很大,一般不需切除两个椎板,观察硬膜有无随脉搏跳动的搏动,有则表明其上方已无压迫。
4、探查处理脊髓
显露硬膜后如无搏动,触之张力很大,说明脊髓严重肿胀,此时应暂不切开硬膜,以防肿胀的脊髓自硬膜切口中溢出,加重脊髓损伤。处理方法是先于硬膜外冷疗15~30min,待脊髓肿胀稍退,再切开硬膜。无脊髓明显肿胀者,直接切开硬膜,于硬膜中线两侧各1根牵引线,用小圆针3-0不吸收线,缝透硬膜,然后于两线中间切开硬膜,但保留蛛网膜,观察蛛网膜下情况,急性伤常有出血,如无出血,则可见脊髓背面的动静脉,如脊髓并无明显肿胀,色泽白而淡黄色,背面血管清楚,动脉有跳动,则可不必切开蛛网膜,可关闭硬膜。如脊髓明显肿胀,周围无脑脊液或有出血,则切开蛛网膜,冲洗、吸除出血。如脊髓有出血或局部突出张力很大者,可于后中沟中避开血管,用锐利刀片切开软膜,最好在手术显微镜下,沿后正中沟切开脊髓后半至中央部,如有几滴血性液流出,即对中心坏死区减压。此种肿胀明显的病侧,应于硬膜下冷疗20min,以3-0线连续缝合闭合硬膜,继续冷疗。
5、局部冷疗
用冰生理盐水进行冷疗,术前将生理盐水瓶放于家用电冰箱之冷藏室内,水温降至0℃左右,用时取出。用2根硅胶管或塑料管,管端侧壁剪4~5个小孔,置于硬膜外,一为进水管,一为出水管。进水管一端连接冰盐水吊瓶,冰盐水通过管道流至硬膜外腔,然后从出管流出。
术中冷疗时,伤口应以纱巾保护,脊髓外覆以脑棉将上下蛛网膜下腔堵塞,冰盐水流入伤口中可停留5~10min而暂不流出。待脊髓消肿后,保留进出水管,缝合切口,术后持续冷疗。此冷疗系统的液体流量一般5~7ml/min,进管处水温约为0℃,硬膜外在4~10℃,出管为15℃。
6、固定
最简单的颈椎固定方法是钢丝固定。取18号钢丝,以颈5(或颈6)椎板切除为例,颈4棘突短而分叉,钢丝绕过其上方,在下方扭结即不滑脱,下位颈6(或颈7)棘突长而向下斜,钢丝绕下其棘突基底部下缘,将头后仰恢复颈椎正常生理前凸曲线,拉紧钢丝扭结。
7、脱位间隙植骨融合
为保持稳定,脱位间隙应植骨融合,将关节突刮出粗糙面,将切下的棘突椎板面剪成长条,植于两侧。
此方法较简单易行,但所用钢丝应较粗而软,以防断裂。颈椎棘突较小,打孔固定钢丝的方法,可将棘突骨孔拉断骨折。
现在多用侧块钢板或弓根螺钉固定更为牢固。
8、关闭伤口
分层缝合肌层,项韧带筋膜,皮下及皮肤。保持冲洗引流系统,以线固定引流管于皮肤(冲洗引流管从切口旁皮肤出来)。
暂无可参考资料。
暂无可参考资料。
暂无可参考资料。
1、保持颅骨牵引,但重量不宜过重,以4kg以下为宜,且保持头后仰位,以防增加对钢丝拉力。维持3~4周,改换颈围或石膏围领固定8周。冷疗引流系统维持6~12h,过早停止冷疗,脊髓肿胀复发可加重损伤。引流管则可于术后48h拔除。
2、术后应加强截瘫护理,预防呼吸道、压疮、泌尿系等并发症。
3、术后应用的药物有激素,如甲泼尼龙大量冲击治疗。还可用呋塞米等脱水药3d,以消除脊髓水肿,以及用东莨菪碱以改善微循环。有条件者行高压氧治疗,每日2~3次,用1~3d。
复位操作稳妥,检查脊髓手术操作轻柔,钢丝或钢板固定颈椎于生理前凸位,是本手术的要点。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