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经小腿中1/3截肢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0浏览:

1. 适应症

经小腿中1/3截肢术适用于:

1.足部或踝关节的恶性肿瘤。

2.严重先天性足或踝关节畸形,丧失其功能。

2. 禁忌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3. 最佳时间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

1.CT和MRI检查,确定骨肿瘤受累范围。

2.胸部X线片及全身核素骨扫描,除外肺转移和骨转移。

3.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5. 术前注意

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

1.切口

在截骨的平面,设计前后等长的皮瓣,其皮瓣的长度等于小腿前后径的1/2。

2.显露

沿切口方向切开皮肤,深达深筋膜,在胫骨的前内侧,切开胫骨骨膜,直到截骨的平面。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显露腓浅神经,将其锐性切断后近端自然回缩。然后显露胫前血管和腓深神经,血管切断后双重结扎,神经切断后自然回缩。

3.截肢

在截肢的平面远端约0.75cm处切断胫前肌,在截骨平面近端的胫骨嵴呈45°斜面截骨,到达髓腔后呈垂直截骨。然后显露腓骨周围的肌肉软组织,在胫骨平面的近端2cm处用线锯截断腓骨,用骨锉将截骨面锉成光滑面。将骨膜边缘切除。然后切除胫骨肌,切断并双重结扎胫后血管和腓侧血管,显露并切断胫后神经,从腓肠肌腱膜中形成筋膜瓣,以便覆盖截骨残端。

4.闭合切口

松开止血带,创面用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止血5min,进一步电凝止血。生理盐水冲洗后,将已形成的腓肠肌腱膜膜瓣与前方的骨膜缝合,覆盖其截骨残端。然后间断缝合深筋膜。将负压吸引管置入到腓肠肌深面,逐层间断缝合切口各层。

7. 并发症

1.出血及血肿形成

因大血管结扎不确实引起的大出血少见,但应高度警惕。术后常规床旁备一橡皮管止血带。密切观察敷料渗血情况。一旦发现大出血,要立即扎止血带并急诊手术止血。

2.关节挛缩

下肢截肢可发生关节挛缩,尤其是坐位时间过长或卧位时残肢垫枕过高过久,可引起膝关节屈曲和髋关节屈曲外展挛缩,将影响假肢的装配。因此,术后应用石膏托固定,保持髋关节、膝关节于伸直位,并鼓励病人进行伸髋伸膝肌的收缩锻炼及关节功能训练。

3.幻肢痛

病人术后往往感到截除的肢体仍然存在,并有针刺感和麻木感,此种幻肢感可逐渐消退,并不影响配戴假肢。但少数有严重的幻肢痛,表现为整个幻肢难以忍受的疼痛,持续存在,尤其夜间更为明显,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采取针刺、理疗和精神治疗。也可行普鲁卡因封闭或交感神经结切除术。

4.神经瘤及残肢痛

神经断端有神经纤维再生而形成神经瘤,它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病理现象。但大约只有10%的病人发生痛性神经瘤。可能与神经瘤受到骨端压迫、周围瘢痕组织包裹和瘢痕粘连有关。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手术切除神经瘤,并将残端置入正常肌肉间隙内。

8. 后遗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

暂无可参考资料。

10. 术后护理

1.切口负压吸引保留3~5d。

2.静脉点滴抗生素7~10d。

3.切口愈合后继续按综合治疗方案进行化疗和生物治疗。

4.下肢石膏固定,切口拆线后尽快安装假体。

11. 注意事项

1.腓骨截骨平面必须高于胫骨截骨,有利于安装假体。

2.截骨断端必须形成光滑面,术后佩戴假体时可减少局部滑囊炎的发生机会。

12. 手术影响

暂无可参考资料。